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雜語)Jāna,譯曰智。大日經疏十三曰:薩末囉Smara(憶念也),惹那Jāna,智也,言尚憶此智也。菩提心義十曰:...(衣服)又作粗絹,生絹所作之法服。今無黑色之綾,呼絹衣之一種,元來為白色。...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稱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觀自在菩薩授記經、多羅菩薩儀軌經。收於大正...謂眾生沉淪於生死迷界而輪迴無窮,猶如大海之無邊際,故稱為生死海。佛所行讚卷三(大四·二二中):「當乘智慧舟,...【弘濟】 p0527 佛地經論五卷十頁云:以勝一切聲聞等故;救度一切諸有情故;長時積集福慧資糧所成滿故;說名弘濟。...亦名:受食之所受境、所受食境 資持記釋云:「了論,上二句簡除,謂自及同類,皆非能授。餘下,正示,三類,即人、...(書名)二十卷,隋淨影寺之慧遠撰。分義為五聚:一教聚,有三門。二義聚,有六門。三染聚,有六十門。四淨聚。有一...佛世時波羅奈國王之女。據經律異相卷三十四載,王之夫人生一女,身黃金色,頭髮紺青。年十六,父母欲為之求婿,女言...凡二卷。扶南人曼陀羅仙譯,書成於梁天監二年(503)。全稱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又稱文殊說摩訶般若經、...(經名)二卷,西晉竺法護譯。佛游奈叢樹間,於石室中晏坐三月,變身至東方普光世界天王佛處,與諸佛說要集之法,乃...【千子見父母處】 p0237 西域記七卷十三頁云:告涅槃期側不遠,有窣堵波,千子見父母處也。昔有仙人,隱居岩谷。仲...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我在的這個地方呢,叫白華庵。因為最近好多同修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問到我說,你...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種願力。因為你善念是不決定的,善念有時候會受情緒的影響,有...問: 弟子生來就膽小,經常想些事情給自己害怕,請問這是業障嗎,還是習氣使然呢?可以通過念佛徹底放下並改變嗎?...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進,一路上莊嚴的隊伍,吸引了大批群眾前往頂禮供養。乞食畢,...我們剛開始初發心學佛時信心都很大,非常精進。時間久了,就退了心。很多原因都是由於遇到了種種逆緣。 很多人覺得...堅牢地神跟地藏是一個系統的。堅牢就形容大地,我們一切生活資具全是大地生的,它能荷載一切,能夠育養一切眾生,花...寺中有一個小和尚,從小就在這裡出家,是寺裡的眾僧把他拉扯大的。 小和尚很知好歹,每天清晨,他擔水、灑掃、做早...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捕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裡的槍聲仍...
資壽尼妙總禪師
【五燈會元】
平江府資壽尼無著妙總禪師,丞相蘇公頌之孫女也。年三十許,厭世浮休,脫去緣飾,諮參諸老,已入正信。作夏徑山。大慧陞堂,舉「藥山初參石頭,後見馬祖」因緣。師聞豁然省悟。慧下座,不動居士馮公楫隨至方丈,曰:「某理會得和尚適來所舉公案。」慧曰:「居士如何?」曰:「恁麼也不得蘇嚧娑婆訶,不恁麼也不得唏哩娑婆訶。恁麼不恁麼,總不得蘇嚧唏哩娑婆訶。」慧舉似師,師曰:「曾見郭象注莊子,識者曰,卻是莊子注郭象。」慧見其語異,復舉岩頭婆子話問之。師答偈曰:「一葉扁舟泛渺茫,呈橈舞桌別宮商。雲山海月都拋卻,贏得莊周蝶夢長。」慧休去,馮公疑其所悟不根。後過無錫,招至舟中,問曰:「婆生七子,六個不遇知音。只這一個,也不消得,便棄水中。大慧老師言:『道人理會得。』且如何會?」師曰:「已上供通,並是詣實。」馮公大驚。慧掛牌次,師入室,慧問:「古人不出方丈,為甚麼卻去莊上吃油糍?」師曰:「和尚放妙總過,妙總方敢通個消息。」慧曰:「我放你過,你試道看。」師曰:「妙總亦放和尚過。」慧曰:「爭柰油糍何!」師喝一喝而出。於是聲聞四方。隆興改元,舍人張公孝祥來守是郡,以資壽挽開法入院。上堂:「宗乘一唱,三藏絕詮。祖令當行,十方坐斷。二乘聞之怖走,十地到此猶疑。若是俊流,未言而諭。設使用移星換斗底手段,施攙旗奪鼓底機關,猶是空拳,豈有實義?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靈山付囑,俯徇時機。演唱三乘,各隨根器。始於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百千萬眾。山僧今日,與此界他方,乃佛乃祖,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現前四眾,各轉大法輪,交光相羅,如寶絲網。若一草一木,不轉法輪,則不得名為轉大法輪。所以道,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乘時於其中間,作無量無邊廣大佛事,週遍法界,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步游彌勒樓閣,不返聞入觀音普門。情與無情,性相平等。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於此倜儻分明,皇恩佛恩,一時報足。且道如何是報恩一句?天高群像正,海闊百川朝。」上堂,舉:「雲門示眾云:『十五日已前則不問,十五日已後,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師曰:「日日是好日,佛法世法盡周畢。不須特地覓幽玄,只管缽盂兩度濕。」上堂:「黃面老人,橫說豎說,權說實說,法說喻說,建法幢,立宗旨,與後人作榜樣。為甚麼卻道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未嘗說一字。點檢將來,大似抱贓叫屈。山僧今日人事忙冗,且放過一著。」便下座。尼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野花開滿路,遍地是清香。」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門首透長安。」曰:「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曰:「雪覆蘆花,舟橫斷岸。」曰:「人境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便打。
上篇:淨居尼妙道禪師 | 下篇:侍郎張九成居士 |
(物名)又名密壇。行灌頂聖式之壇場,梵謂之曼陀羅。壇者非唯築土之謂,且謂隨於其法布列諸尊以作圓滿之都會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