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釋八卷十九頁云:今當顯此三智差別。如啞求受義,如啞正受義,如非啞受義;三智譬如是。如愚求受義,如愚正受義,如非愚受義;三智譬如是。如五求受義,如五正受義,如末那受義;三智譬如是。如未解於論,求論受法義;次第譬三智。應知加行等。此中三智,如其譬喻,應知差別。譬如啞人,求受境義,不能言說;如是加行無分別智,應知亦爾。譬如啞人,正受境義,寂無言說;如是根本無分別智,應知亦爾。如非啞人,受境義已;如其所受,而起言說;如是後得無分別智,應知亦爾。此中意取能作文字,名為言說。如愚頌中、無所了別,說名為愚。如前啞喻,應正安立三智差別。如五頌中,五、謂眼等五無分別。應知此中求受,正受,俱無分別。加行、根本、於真如義,差別亦爾。如意受義,亦能分別;如是後得,亦能受義,亦能分別。如是三智,如前啞喻安立差別。於論頌中,如未解論,於論求解。如是加行無分別智,應知亦爾。如溫習論,但受於法,如是根本無分別智,應知亦爾。此中法者,意取文字。如解論者,於法於義,皆能領受。如是後得無分別智,應知亦爾。次第之言,顯示三智,似於法義,領受差別。無性釋八卷十六頁云:為顯三智行相差別,說如是喻。如瘂求受義者:譬如瘂人,求受境界,而未能受,亦不能說;如是加行無分別智,求證真如,而未能證,寂無言說,當知亦爾。如瘂正受義者:譬如瘂人,正受境界,無所言說;如是根本無分別智,正證真如,離諸戲論,當知亦爾。如非瘂受義者:如不瘂人,受諸境界,亦起言說;如是後得無分別智,反照真如,現證境界,能起言教,當知亦爾。由此道理,釋如愚頌。如五求受義者:譬如五識,求受境界。雖有所求;而無分別。如是加行無分別智,當知亦爾。如五正受義者:譬如五識,正受境界,離諸分別;如是根本無分別智,當知亦爾。如末那受義者:譬如意識,能受境界,亦能分別;如是後得無分別智,當知亦爾。如未解於論求論受法義者:如未解論,求誦於論,而未能誦;如是加行無分別智,當知亦爾。如溫習論,領受文字;如是根本無分別智,當知亦爾。如已聽習,通達法義;如是後得無分別智,當知亦爾。由如是等眾多譬喻,如數次第,喻加行等三智差別。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明王)譯曰甘露瓶。常略名軍荼利明王,五大明王之一。...又名引因、牽引業、總報業,即牽引眾生到五趣四生中去的業因。...知禮,字約言,是宋代天台宗的義學高僧,俗姓金,四明(今浙江鄞縣)人,七歲時(966)依汴京太平興國寺洪選出家。十五...【實相真如作意】 p1272 顯揚三卷八頁云:三、實相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染淨法因,思惟諸法眾生無我性、及法...【故思及非故思所造業】 故思又稱故作業,即故意所作之業,曰故思業;不思而作者,曰非故思業。《瑜伽師地論》卷九...(術語)劫初諸說上,皆有萬名,眾生漸鈍,則減為千名(如帝釋之千名),眾生彌昧,則減為百名,眾生更愚,則減為今...(職位)禪林稱當寺前住之人名為東堂,他山退隱之長老來住本寺,名為西堂。以西是賓位故也。見象器箋五。淨家襲聞此...(名數)舊曰八背舍。是為棄舍三界染法繫縛之八種禪定。與八勝處,十一切處,一具之法門也。...凡二十卷,或作十六卷。唐代慧苑撰。即續賢首大師法藏之遺稿,註釋新華嚴經者。略稱華嚴略疏刊定記、華嚴經刊定記、...三舉之一。比丘破戒不肯懺悔,對於眾僧之訓誡指為妄陳濫說,而言絕不懺悔。此種不懺之比丘,僧眾得以舉其罪,擯於僧...(名數)人之一生有胎內之五位與胎外之五位。俱舍論十五曰:胎外五者:一嬰孩,二童子,三少年,四中年,五老年。...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有人這樣問過我說:師父,我現在還不能忌口。(所謂不能忌口者,就是不能吃素),我念佛有功德沒有呢? 我說:有。...盛產童話的丹麥有兩位科學家,他們是兄弟。弟弟叫哈洛波爾,哥哥叫尼爾波爾。 有一天,哥哥尼爾對弟弟說:我們來做...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誰知才一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一人請教禪師,說有人在背地裡捅他刀子,該怎麼辦? 禪師拿起一把斧子,走出室外。禪師對那人說,現在他把斧子扔向...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 在每一次這樣遷徙的生命過程當中,都要經歷愛別離的苦,親愛的人要離別就會流眼淚,在這...《楞嚴經》上佛說: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我們和佛就如此不同。《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做我...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響中國幾千年,成為中國道德體系中的核心因素。身在職場,要吸收儒家五常...生活當中的評判和修行當中的評判是不一樣的。當我們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念頭就是評判。...
三種無分別智差別
【法相辭典】
【三種無分別智差別】 p0214
上篇:三種律儀所從得異 | 下篇:三種無性非性全無 |
【所作成辦修】 p0741 瑜伽六十七卷二頁云:云何所作成辦修?謂已證入根本靜慮,或諸等至,或世間定,或出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