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十九卷十七頁云:謂問記門總有四種:何等為四?頌曰:應一向分別,反詰舍置記,如死生殊勝,我蘊一異等。論曰:且問四者:一、應一向記,二、應分別記,三、應反詰記,四、應舍置記。此四如次:如有問者,問死生殊,我一異等。記有四者,謂答四問。若作是問:一切有情皆當死不?應一向記:一切有情皆定當死。若作是問:一切死者皆當生不?應分別記:有煩惱者當生非餘。若作是問:人為勝劣?應反詰記:為何所方?若言方天,應記人劣;若言方下,應記人勝。若作是問:蘊與有情,為一為異?應舍置記:有情無實故,一異性不成,如石女兒、白黑等性;如何舍置而立記名?以記彼問言,此不應記故。有作是說:彼第二問,亦應一向記,非一切當生。然問者言一切死者皆當生不,理應分別記彼所問,總答不成。雖令總知,仍未解故。又作是說:彼第三問,亦應一向記,人亦勝亦劣,所待異故,如識果因。然彼問者一向為問,非一向記,故應成分別記。但此應詰問意所方,故此名為應反詰記。又作是說:彼第四問,既全不記蘊與有情若異若一,云何名記?然彼所問理應舍置。記言應舍置,如何不名記?對法諸師作如是說:一向記者:若有問言:世尊是如來,應正等覺耶?所說法要,是善說耶?諸弟子眾,行妙行耶?色乃至識,皆無常耶?苦乃至道,善施設耶?應一向記,契實義故。分別記者:若有直心請言:願尊為我說法,應為分別法有眾多,謂去來今,欲說何者?若言為我說過去法,應複分別過去法中亦有眾多色乃至識。若請說色,應分別言,色中有三:善、惡、無記。若請說善,應分別言,善中有七,謂離殺生,廣說乃至離雜穢語。若彼復請說離殺生,應分別言,此有三種,謂無貪瞋癡,三善根所發。若彼請說無貪發者,應分別言,此復有二,謂表、無表,欲說何者。反詰記者:若有諂心,請言願尊為我說法。應反詰彼,法有眾多,欲說何者?不應分別,乃至令彼默然而住,或令自記,無便求非。豈不二中,都無有問,唯有請說,亦無有記,唯反詰言,欲說何者。如何此二成問記耶?如有請言,為我說道,豈非問道。即由反詰,記彼所問,豈非記道。若爾,應俱是反詰記;不爾,問意直諂有殊,記有分別、無分別故。舍置記者:若有問言:世為有邊為無邊等?此應舍置,不應為說。今依契經辯問記相,如大眾部契經中言:苾芻當知,問記有四:何等為四?謂或有問,應一向記,乃至有問,但應舍置。云何有問應一向記?謂問諸行皆無常耶?此問名為應一向記。云何有問應分別記?謂若有問:諸有故思造作業已,為受何果?此問名為應分別記。云何有問應反詰記?謂若有問:士夫想與我為一為異耶?應反詰言:汝依何我作如是問?若言依粗我,應記與想異。此問名為應反詰記。云何有問但應舍置?謂若有問:世為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世為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有邊非無邊?如來死後為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為命者即身?為命者異身?此問名為但應舍置。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邪見圓滿五相】 p0673 瑜伽五十九卷十五頁云:何等名為邪見五相?一、有愚癡心。謂不如實了所知故。二、有暴...亦名:出罪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出罪法者,支條已傾,根本須拔;制僧二十方得弘持故也。」濟緣記釋云:「枝條...【無學慧蘊】 p1068 大毗婆沙論三十三卷十三頁云:云何無學慧蘊?答:無學正見智。此誦為善。有異誦言:無學八智。...梵語 samudaye ''''nvaya-jānaksāntih 。八忍之一,十六心之一。十六心,即觀察思悟四諦十六行相之後,進入「見道...(經名)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為波斯匿王說先後丑妙之四人不同。出於增一阿含四意斷品。...Shijiamoun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術語)眾生之機根也。止觀大意曰:起十界身,能隨順物機。因明大疏序曰:應物機於雙樹,浹至教於塵洲。...梵語 trīny āvaranāni。三種障礙。(一)又作三重障。指障礙聖道及其前加行善根之煩惱障、業障、異熟障。(一)煩惱...【對法藏】 p1291 俱舍論一卷二頁云:其論者何?謂對法藏。何謂對法。頌曰:淨慧隨行名對法,及能得此諸慧論。論曰...(術語)小乘之行人為粗人,大乘之行者為細人。智度論三十九曰:聲聞法中十不善道是為罪業,摩訶衍中見有身口意所作...(名數)於有所依之義。三論之嘉祥依三種之所依立三種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薦上帝。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其...參禪人,頓修戒、定、慧,即滅貪、嗔、癡,並不離參,而另去除貪等習。真道心人,身邊褂褲無換的,口中日食無餘的,...一般人只知道無常是損壞、消失、死亡等消極面的現象,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 正確的無常思想,可以產生努力、改進、...諸位都知道觀音菩薩的手中執有淨瓶與楊枝,淨瓶與楊枝,這是表示了菩薩普救世間的偉大悲行。世間如火宅,眾生心中充...○ 沒有人會理會你的委屈,沒有人會理會你的無奈。當一切既定成為現實的時候,要學會接受,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藥用價值相當高的植物,它的根葉、花須果實皆是寶,都可滋補入...把佛法運用起來,不要總以從前那種心態看事,不要總以從前那種狀態做事;不要總跟自己過不去,給自己找煩惱、找痛苦...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游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旁樹下稍作休息,適巧有一位年老的婦人正在附近的井邊取水,這...
四種問記
【法相辭典】
【四種問記】 p0430
上篇:四種方便 | 下篇:四種意趣 |
指隔夜之食物。依戒律有比丘禁食宿食之戒,稱為食殘宿戒。十誦律卷四(大二三·二六下):「啖宿食、不受食、不受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