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二卷十一頁云:若唯本有;轉識不應與阿賴耶為因緣性。如契經說: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果性;亦常為因性。此頌意言:阿賴耶識、與諸轉識、於一切時,展轉相生;互為因果。攝大乘說:阿賴耶識、與雜染法、互為因緣。如炷與焰,展轉生燒。又如束蘆,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緣。所餘因緣,不可得故。若諸種子、不由熏生;如何轉識與阿賴耶有因緣義。非熏令長可名因緣;勿善惡業與異熟果為因緣故。又諸聖教、說有種子、由熏習生;皆違彼義。故唯本有、理教相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即無明、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舉。因此六法常與噁心相應,故名。...(一)印度:初期佛教教團之行事,如布薩、安居、自恣,及出家、授戒等作法,此儀禮依然行於今日之南傳佛教界。昔時阿...【獨頭意識】 此又名不俱意識,就是不與前五識俱起,單獨生起而泛緣十八界的意識。此復有三種,稱為獨散意識,夢中...佛陀之敬稱。佛陀於人中為最尊貴、最殊勝者,故稱人中尊。法華經序品(大九·四中)謂:「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術語)受戒之年數也。比丘之坐次,依戒臘之多少而定。禪苑掛搭章曰:維那依戒臘次第掛搭。...(天名)辯才天之異名,其妃曰辯才天女,密教以為胎藏界金剛部院之一眾,顯教謂為妙音菩薩。法華妙音菩薩品說之。大...何以得解?謂能明耳?明何所明,謂一切法。佛學辭典曰:法者梵名達磨,通一切之語。如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譬喻)五陰能害眾生佛性,故譬之魔。四魔之一。...由印度毘舍離城北方至喜馬拉雅山脈中香醉山(梵 Gandha-mādana)間,有七座黑山。其名稱依立世阿毗曇論卷一南剡浮...遍趣行智力者,謂於一切種遍趣行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三摩地等。...嫉結者,謂耽著利養不耐他榮發起心妒,嫉結所繫故愛重利養不尊敬法,重利養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有這樣一個比喻,佛言:如人鍛鐵,去渣成...問: 念阿彌陀佛名號或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是否一樣? 大安法師答: 首先,念佛無論是念四字還是念六字,原則上...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而照看病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看護病...信心,唯有兩種人能堅定不移地確立,一種是上根利智,智慧很猛利,就像舍利弗、文殊師利菩薩。為什麼《阿彌陀經》要...社會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常常抱怨說:好人無好報,惡人活逍遙。現在根本沒有正義可言,對善有善報,惡有惡...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下承當就是的;承當的一句話也是多的,本來無欠無餘,現現成成...日課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克服習氣、增強定力的好方法。不要忘記修行,盡量定時定量完成日課。 有弟子問:師父,...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候,想求一種感應,所以在禪定之後,他的心虛懸,就想得很遠,...
唯本有種不應道理
【法相辭典】
【唯本有種不應道理】 p1009
上篇:唯希活命而求出家 | 下篇:唯趣入非將成熟非已成熟 |
(術語)僧祇譯曰眾,即比丘比丘尼之大眾也。其大眾共有之物,謂之僧祇物。此大眾該攝十方一切之比丘比丘尼。假令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