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十門唯識。乃唯識之十種層次。華嚴宗對一切諸法認為皆由一心所現,故說萬法唯識。其義有十種不同,即:(一)相見俱存唯識,雖有主觀(見分)與客觀(相分)之別,但二者皆由心所變現,故主觀與客觀俱存乎一心。(二)攝相歸見唯識,客觀乃是隨主觀之作用所顯現者,故包攝於主觀之心、心所(精神作用)中。(三)攝數歸王唯識,心、心所之中,心所繫依心王而起,無獨立之自體,故由心王所變,謂一切攝歸於心王。(四)以末歸本唯識,心王之中,七轉識離本識(第八識)之外無有別體,故歸納於本識。(五)攝相歸性唯識,以上四種唯識之說,係就識之相而言。惟此識之相乃真如隨緣所現,故自其本性而言,不外是本覺之如來藏。(六)轉真成事唯識,前惟以真如為其本性而言,今則以真如之理隨染淨之緣,而顯現種種有為法。(七)理事俱融唯識,本體之真如理與現象諸法之事,相互融合。(八)融事相入唯識,即現象(事)相互融合無礙。(九)全事相即唯識,前乃就事之作用論其相入,此言諸事之體互為一體,一即一切。(十)帝網無礙唯識,如因陀羅網之彼此相映而無盡,一中有一切,一切中有一,復有一切,故重重無盡。
以上出自法藏之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三。在五教中,小乘教不談唯識,而談唯識之大乘教說亦有深淺不同,故以(一)、(二)、(三)為始教,(四)、(五)、(六)、(七)為終教與頓教,(八)、(九)、(十)為圓教中之別教,而總具十種者,即顯圓教中之同教。 p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