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頓悟自心之禪。禪宗自謂超乎大、小二乘之上,故別立此名。據景德傳燈錄載,禪有深淺階級,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皆空」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原無煩惱,本自具足無漏之智,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即是上乘禪。 p71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雜語)佛像與經典。順權方便經下曰:所在土地,逮得聽服如是像經。...指自性清淨心。妙,即無上、最上之意;淨,清淨之意。明,即遠離無明而達於徹悟之境地。 p2853...乃將有關比丘在行為上應注意之規矩,配列成八萬四千之數。即行、住、坐、臥之四威儀各有二百五十戒,計為一千;若攝...亦名:三寶之舟航 資持記·釋鈔序:「三寶舟航者,三寶四種,一體、理體,就理而論;化相一種,局據佛世;住持一位...梵語 mahābhūta。指構成色法之地、水、火、風四大要素。即:地大(梵 prthivī-dhātuh)、水大(梵 ab-dhātuh)...【聲聞菩薩五相差別】 p1394 雜集論十三卷十六頁云:五相差別者:謂清淨等五相差別。一、清淨差別。謂永斷一切煩惱...【異性散動】 p1116 世親釋四卷十九頁云:異性散動者:為對治此散動故;卽彼經言:色不離空。何以故?此二若異;法...【阿羅漢有六種】 p0778 大毗婆沙論六十二卷四頁云:阿羅漢有六種。一、退法,二、思法,三、護法,四、安住法...(術語)六天之一。小乘說念欲界天,大乘說念一切三界之天,是欲使念天之富樂。而修施戒等之善業也。智度論二十二曰...《楞嚴經》具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或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術語)清心之不淨謂之齋。禁身之過非,謂之戒。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周易韓康伯注曰:洗...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
《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共同讚歎,功德威力無與倫比,是所有法會佛事中都一定會持誦的神咒。 《大悲咒...
有人曾問我:佛教可以通過因果的道理令人迷途知返,改過向善,從而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實在了不起。可是至今還活動...
十大願,是總說的。我們昨天跟大家講的是總相;十願裡頭,每願是不同的,這叫別相;但是,同名行願,是同相。那麼,...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成佛道,號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離寂光,垂形六道。遍於十方微塵佛國,普現...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在臨終的時候,召集所有的弟子,作最後的說法。有一名弟子問道:師父,您去世之後,會在哪裡轉世?...
(原載於《法音》雜誌2002年第11期) 界詮法師,1959年出生於福建省福鼎市一個鄉村的佛教家庭。1978年高中畢業後,...
一念心性的本體是清淨的,而且是具足染淨諸法的清淨,這個清淨當中,有十種可能性的激發。 先看第一個,瞋恚邪淫。...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煩惱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大師說:...
上乘禪
【佛光大辭典】
上篇:上香 | 下篇:上座 |
【無我有三】 p1064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云:無我三者:一、無相無我。我相無故。二、異相無我。與妄所執我相異故...
像經
妙淨明心
八萬細行
戒為三寶舟航
大種
聲聞菩薩五相差別
異性散動
阿羅漢有六種
念天
楞嚴經
齋戒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大藏經】百喻經

大悲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氣功和巫婆能治病是什麼道理

禮佛的一剎那間,十大願王都具足了

觀音菩薩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誠實而又有意義的話

《法音》雜誌專訪界詮法師

六道輪迴,全部是妄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