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口*留],為秀、就之反切語。不唧[口*留],即不秀不就之義。指不伶俐、暗昧不慧之鈍漢。宗子京筆記載:「孫炎作反切語,本出於俚語常言。故謂就曰唧[口*留],凡人不慧者曰不唧[口*留]。」[中峰錄卷一下、碧岩錄第一則] p99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說正道也。法華經藥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見者,(中略)說道者。...東晉僧。籍貫不詳。誓弘教法,以慈忍濟度眾生,遍歷全國,誨人不倦。東晉咸安二年(372),奉前秦苻堅之命,與使者...資持記釋云:「不犯中,唯開三寶,餘無所通。」(事鈔記卷二一·二六·一七)...受戒者登上戒壇,發表其身口意之三業,而真正受得戒法,名為表戒。此時受戒者體內,發得而不表顯於三業之戒體,名為...【親近善友】 p1386 瑜伽四十四卷八頁云:當知菩薩由四種相,方得圓滿親近善友。一、於善友,有病無病,隨時供侍;...Chenna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佛教新因明的創始人,後人稱為中世紀正理學之父。據《大唐西域記》卷十、...【離熾然】 p1425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三頁云:彼由如是獲得世間究竟安樂,獲得出世無漏安樂,得清涼故;名離熾然。...又作五五聲、相隨聲、五句。悉曇體文(子音字)之前二十五字,依其音出處之不同,分為牙、齒、舌、喉、唇等五類,故...【近波羅蜜多】 p0821 瑜伽七十八卷十五頁云:復於無量時,修行施等,漸復增上,成就善法;而諸煩惱,猶故現行...(?~1697)清代僧。番禺(廣州)人,俗姓麥。字樂說。嘗從梁之佩學科舉應試之文,頗有文名。其後之佩入道,每以梵...(術語)禪定之庫藏。千手陀羅尼經曰:誦持此陀羅尼者,(中略)當知此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過的障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我發現其實凡事忍耐、心中有佛就能挺過去。 打佛七要能忍,克制想...禪海從前是一位武士的兒子,一次到江戶遊玩,做了一位高官的隨從。 後來,他與大官的太太兩相情悅,十分親密。紙裡...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覺合塵,全體轉為煩惱惡業。因茲久經長劫...問: 有人談戀愛如膠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一起。但是要分手了,卻恨不得殺死對方。為什麼會由愛生恨呢?...
明朝江山人朱愷,字壽仁,性情淳厚好學。他們家裡不吃牛肉、狗肉,已經有三代了。朱愷小時候失去了父親,身體瘦弱,...
三法印跟實相印,理論上的統一前面講過了,在實踐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統一的,怎麼說呢?三法印即三解脫門,皆能證...
前有數行奉寄,想已塵覽。頃接手書,乃有塵業情緣,卒難銷隕,何時得成妙觀等語。足知求道之切。然依鄙見,即此厭塵...學會自我剖析虛榮,把我們的短處及時收攏在自我檢驗的驗光鏡下,我們會發現,我們虛榮心有多高,我們背離光明的陰影...
不唧
【佛光大辭典】
上篇:不空罥索觀音 | 下篇:五序 |
乃八斛四斗之略稱。佛臨涅槃時,陶器師純陀最後以摩竭陀國之粳米八斛四斗供養佛陀,佛即以神力普施於一切會眾,使之...
說道
順道
貿錢寶戒開緣
表戒
親近善友
陳那(Dignaga 約5~6世紀)
離熾然
五類聲
近波羅蜜多
今辯
禪定藏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http://pic.fodizi.tw/uploadfile/201406/5/118400563.jpg)
今生忍耐,報盡即生西方
慈悲的復仇
![](http://pic.fodizi.tw/uploadfile/201508/11/1027588689.jpg)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白話譯
聖嚴法師:為什麼戀愛有時會變成由愛生恨
![](http://pic.fodizi.tw/uploadfile/201908/22/2215433529.jpg)
放生牛的奇報
![](http://pic.fodizi.tw/uploadfile/201806/15/184688409.jpg)
三解脫門證入無上菩提
![](http://pic.fodizi.tw/uploadfile/202108/2/20481666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