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本地與垂跡之併稱。又作本地垂跡、本跡。謂佛菩薩為救度眾生,由自己之實身變化諸多分身,垂世以度化眾生;實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跡。地者,能生之義。為利物而自本身垂萬化,故能現之本,稱本地;所現之末,稱垂跡。如久遠實成之本師釋迦牟尼佛(本門),示現丈六弊垢之劣應身(跡門),以度化眾生。
本地垂跡之思想蓋基於法華經之本跡二門、大日經之本地加持說。又如觀世音菩薩之分身攝化、地藏菩薩現比丘形、住世羅漢之應化無方等,皆為方便誘引末代凡夫,而有此類垂跡攝化之說。
古印度盛行輪迴轉生之說,諸神應化之說亦不少。佛教傳入中國後,有被視為偽作之清淨法行經記載,孔子、顏回、老子三聖為菩薩、羅漢之應化。道教且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說,此外,禪宗亦有寒山、拾得、布袋等為垂跡而來等說,凡此,皆可顯示中國亦有本地垂跡之說。然於日本,則專門針對傳統固有「神道」中之神而說本地垂跡,例如,在天台、真言等諸宗,則以佛為本,以神為跡,每一神均有一佛、菩薩與之搭配,其神祇皆為佛、菩薩之垂跡。[本朝高僧傳卷七十三、卷七十四、日本佛教史之研究](參閱「本二門」1965) p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