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 samanvāgama,巴利語 samannāgama。為「得」之一種。即已得而現在相續不失之意。乃說一切有部之教義,然有部之論師亦有持異說者。於俱舍論卷四載,「成就」與「獲」均屬於「得」之一種。未得或已失而今得,稱為獲;已得而至今相續不失,則稱為成就。然大毗婆沙論卷一五七則以得、獲、成就等三者異聲而同義。另據同論卷一六二載,得與成就之差別有「未得而得名得,已得而得名成就」、「初得而得名得,得已不斷名成就」等七說。[順正理論卷十二、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六、俱舍論光記卷四](參閱「得」4548) (二)梵語 sajpanna,巴利語同。具足、所有、支配之意,即具足七寶或戒、定、慧等,且於此自在,是謂成就。或為完成志願之意。密教以此為悉地(梵 sidhi)之意譯。[中阿含卷五成就戒經、長阿含經卷十八轉輪聖王品、阿彌陀經、俱舍論卷四] (三)即印度名著 Sādhanā。本書之副題為 Realization of Life(生命之實現)。近代印度文學家、思想家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撰。系輯錄其於一九一三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多次之演講稿而成書。本書內容包括有:個人與宇宙之關係、靈魂之意識、惡之問題、自之我問題、美之實現、無限者之實現等八篇。主要闡示:(一)西方都市文化產生「他」與「我」、人與自然之對立;而印度文化則產生人與自然融合一體之意識。現象界雖然呈現千形百狀,然真理唯有一個;吾人衹要體悟其一,即悟一切。(二)人生之悲劇,係由於以有限之條件,欲升達無限世界之結果,故須實踐奧義書中「舍離一切乃可獲得一切」之真理;佛陀所說之舍棄自我,即如油燈之舍油而照明;所謂解脫,無非是從無知與貪慾之中脫離而出。文中充滿復興印度精神之熱情與理論。[A. Chakravarty, Macmillan: A Tagore Reader, 1961、タゴ─ル生誕百年祭記念論文集] p292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積修行之功,因而覺悟,歸返自己本來之面目,稱為騎牛歸家。乃廓庵所譔「十牛圖頌」之第六。頌云(卍續一一三·四六...語同「諸法」。總賅萬有事理之語。即色、心所亙即之一切差別之法。與一般所說之萬象、萬事、萬物等語相當。往生拾因...梵語 ni?raya。五因之一。謂地、水、火、風四大種為物生起之所依者。蓋四大所造之色常追隨於能造之大種,大種若轉變...(雜語)三福田之一。三寶也。在寶具無上之功德,自此生眾生之功德,或眾生供養之,則生無量之福報,故曰田。無量義...梵名 Vajracchedik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全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譯。略稱金剛般若經、金剛經。收於大正藏第八...四諦各有示、勸、證的三種行相,合之便是十二行相。...(術語)由解而修行,未證真如之地前三賢菩薩階位。...【因相應法等四句】 p0594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六卷九頁云:云何因相應法?答:一切心心所法。此是相應因自體法...【記別】 p0935 如十二分教中說。 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頁云:記別者:謂廣分別略所標義,及記命過弟子生...(雜語)佛舍利之異名。長阿含經四曰:如來遺形,不敢相許。...(術語)說正法之經典也。順權方便經上曰:有法典,名曰順權方便。...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她的組織有4億多資產,10萬名義工,崇拜她的國王、總統、傳媒大亨和工商鉅子無數,但是她一直過著最初的簡朴生活,...神通廣大並不代表是得道聖人 唐朝延載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來了一個女人,自稱是聖菩薩,此人為求名聞利養,...孩子,當我老了,希望做兒女的不要嫌棄我,現在需要你們照顧了,就如同在你們小的時候,我照顧你們那樣,對我多一些...尊敬的夏林長,各位護法居士: 我這次從重慶出來,經由北京到五台山,參加五台山廣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師紀念館落成開...當一個人變的古怪異常,生活以自我為中心時,他會視所有的事物為潛在的敵人。會羨慕他人的成功,並垂涎他人財產;此...有的眾生他從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銀銅鐵所鑄的這些佛像,他去行禮拜,得到只是加持力;或者示現,除了這些木雕、泥...香板下面出祖師,哪個調皮就一香板。不聽啊?以為我喜歡講開示?我也跟你們講了,我沒這麼多精神,講一句算一句,這...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
成就
【佛光大辭典】
上篇:成尋 | 下篇:成就一切印 |
度母,梵名 Tārā,全稱聖救度佛母,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共有二十一尊,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綠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