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文豪泰戈爾之父特朋特拉(1817~1905),以孟加拉語譔於一八五八年間,敘述其冥思與宗教體驗。內容包括:(一)十八歲時,於祖母去世前夜,悟及世上一切皆非真實,唯有神之神秘歡悅存在。(二)有關藍姆漢羅伊之宗教改革、組織梵教會等之記載。(三)因信仰無形無像之唯一真神,而生活上卻無法避開傳統之祭祀、崇拜偶像等,以致內心產生極大之矛盾。(四)以「無所有」之生活態度,處理家庭債務與財產等問題。作者為行冥想與修行,曾至瓦拉那西、阿薩密、喜馬拉雅山諸聖地旅遊,世稱大仙 (梵 Mahārsi),乃孟加拉近代思潮之領袖。本書不僅為梵教會之重要文獻,亦為文學家泰戈爾精神上之重要指導。 p418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現在法】 p0951 瑜伽六十六卷十五頁云:復次云何現在法?謂因已受用,自性受用未盡。剎那已沒,決定壞滅。一切雜...化身佛八相之一,亦即世尊入滅的相狀。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說法四十五年,到處隨緣教化眾生,化緣盡了,便在中印度...(界名)五類天之一。欲界六天中夜摩天以上之四天也,以其離須彌山在虛空中故。見秘藏記末。...(名數)有波羅夷之四喻。及佛壽之四喻。...【滅法】 p1211 瑜伽九十五卷十四頁云:卽此一切、由無常滅,或有已滅,或有向滅,或有當滅,總名滅法。...(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佛為阿難說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堂塔)又作省行堂,涅槃堂等。置必死之病人處。釋氏要覽下曰:西域傳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沒處,為無常院。若有病...比喻結使煩惱。煩惱流於生死(此岸)與涅槃(彼岸)之間,故稱中流。注維摩詰經見阿佛品(大三八·四一○下):「...即指隨侍諸佛、菩薩、明王等之使者成辦諸事之三昧。如文殊菩薩之八大童子、五奉教者及不動明王之三十六童子等。諸尊...謂有一類。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師友死等。便發自身乃至苦受。彼於爾時。心熱乃至心中愁箭。由此緣故。而傷嘆言。苦哉苦...(一)全一卷。北周道安撰。論述儒佛二教之大旨並比較其優劣之作,凡十二篇。全篇由問答體而成。後週天和四年(569)...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
夫欲誦經滅罪,第一,先須盥漱,整肅威儀,別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觀:觀所坐之座高廣嚴好;次觀座下皆有天龍八部、四...
文鈔原文: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若主人不理,彼即無勢可乘。 若用剛法抵制,彼亦...佛法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叫事,一個叫理。事就是事物本身,理就是事物裡邊所隱藏的規律。聽開示是從理上感悟佛法;念...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源,或者說是一個總倉庫,它之所以累積那麼多功能,都是我...
《大乘入楞伽經》 佛言:『大慧!羅剎惡鬼常食肉者,聞我所說尚發慈心、舍肉不食,況我弟子行善法者,當聽食肉?若...
宣統二年,(一九一0年)劉文化到北京去請經,住嘉興寺,共一個多月。文成和尚對他很好;還有個老和尚對他說:開慧...
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十分像樣。好比全能的...【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總稱。與器世間同義。 【器世間】 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
特朋特拉泰戈爾自傳
【佛光大辭典】
上篇:特牛生兒 | 下篇:特為茶 |
【不應為依反與為依過失】 p0344 瑜伽九十九卷四頁云:若與邪見苾芻勤策,共居住等;為依止等。當知是名不應為依反...
現在法
涅槃相
虛空天
四喻
滅法
聖大總持王經
延壽堂
中流
奴僕三昧
嘆
二教論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欲誦經滅罪,當做此觀心法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
理跟事不能分開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經典依據

八載寒窗讀楞嚴,超度冤親徑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