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略稱五會法事讚。內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此書相對於廣本(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乃簡略記述五會念佛之儀則。廣、略二本皆述同一五會念佛之行儀,然廣本分十門詳述,略本則無章段;廣本敘述行法事者必念誦阿彌陀經並載經文,略本則無。註疏有演底五卷(東日)、探賾一卷(東日)、名數二卷(良義)等。[淨土真宗教典志卷二、卷三、淨土依憑經論章疏目錄、蓮門類聚經籍錄卷上] p468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一)梵名 Kumbīra。又作鳩鞭羅、金毗羅、宮毗羅。意譯作蛟。即蛟龍,指有鱗之龍。[玄應音義卷五、大唐西域記卷七...(名數)一、自性清淨,眾生真如之心體,性本清淨而無所染礙,名為自性清淨。二、離垢清淨,眾生自性清淨之心體,遠...【眾相入身】 p0981 瑜伽三十七卷四頁云:眾像入身者:謂佛菩薩、依定自在,能以種種現前大眾、及以一切村邑聚落草...(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中阿含愛生經之別譯。梵志之兒死,愁憂見佛。佛言愛生便生愁憂。後因波斯匿王之請,廣...(術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十六願,懷感謂之無諸不善願,靜照謂之不聞惡名願。謂至極樂者,不使有不善名之願也...亦名:歸依制意 子題:魔、魔阿羅、魔有四種、煩惱魔、五陰魔、死魔、天魔、四魔、佛寶、法寶、僧寶 羯磨疏·諸戒受...梵名 Haribhadra。為八世紀中葉之印度學僧。出身於剎帝利階級。於德瓦巴拉王(梵 Devapāla)之世,出家為僧,博通...又作看病五德。據四分律卷四十一載,看護病人之五法為:(一)知病人之可食與不可食,可食之物方與之。(二)不嫌惡病人...即各宗教法之樞要。法華經玄義卷一上(大三三·六八三上)「宗者,要也,所謂佛自行因果以為宗也。云何為要?無量眾...(術語)修止觀二十五方便中第一科具五緣中之第三有閑居靜處。止觀四上曰:第三閑居靜處者,雖具衣食,住處云何?若...小乘四波羅夷之第三,大乘十重禁戒之第一。在戒律中,屬罪之最重者。蓋大乘禁止斷喪有情之生命,小乘則特別重視人命...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斷除見思煩惱,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就會具足慧眼。慧...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對於一個在生死苦海中漂流的眾生來說,你教他念佛,好比給他救...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能讓行者開悟? 惠空法師答: 這個很簡單,我常常講一個...問: 如何去報佛恩? 大安法師答: 要思惟佛對我們的恩德,那是比山還高,比大地還廣。用大山之高、大地之廣來比喻...世間的萬事萬物都遵循無常的規律,人和人的聚散也遵循這個規律,我們每一個人修學佛法的因緣也遵循著無常的規律。修...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寫文章下筆千言,像這樣的人在世間可以得到人們的尊敬和...現在,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煩惱和問題舉起雙手,恐懼地投降;大多數人都執著一切,不肯去嘗試改變。 我相信你的心中一...人生世間,禍福互相倚伏。唯視當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心者,困苦艱難,皆為解脫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貴榮華,悉是...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佛光大辭典】
上篇:淨土九品 | 下篇: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 |
【煩惱障粗重】 p1193 雜集論十卷十三頁云:煩惱障粗重者:謂猛時長時煩惱性。 二解 雜集論十卷十四頁云:煩惱障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