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1085)北宋儒者。洛陽人,字伯淳。謚號「純公」。世稱明道先生。與弟程伊川(程頤)併稱二程子。進士及第之後,步入宦途。致力於老莊及佛教之鑽研,並於經學確立其特有之見解。主張陰陽消長而生萬物,是為天道,順從天道即人道。其所體會之「天理」,成為宋明理學之中心觀念。據傳其思想因受百丈清規及華嚴合論二書之啟發,進而廣為研究佛典,並修禪定;然其亦為宋代排佛論之代表者,對於佛教之教理及實踐方面亦有批判。其文集及語錄皆收於二程全書。元豐八年逝世,享年五十四。 p516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即退步屈服之心。菩薩修行有三種退屈心之難關,即菩提廣大屈、萬行難修屈、轉依難證屈。對治此三退屈者,稱為三練磨...(術語)梵語菩提,新譯曰覺,舊翻曰道。道者通之義,佛智圓通無壅,故名之為道。道有三種:一聲聞之所得,二緣覺之...迦囉波沙,梵名 Kalpāsiya,巴利名 Kappāsika,或 Kappāsiya。意譯為白疊林。為摩揭陀國一林藪之名。依律藏大品...梵語 cyuty-upapāda-jāna-sāksāt-kriya-vidyā。阿羅漢所得三明之一。又作生死智證明、死生智明、天眼智。即於...(名數)俱舍論所說:一貪,二瞋,三慢,四無明,五見,六疑。唯識稱之為六根本煩惱。見俱舍論十九。...【業雜染】 p1218 瑜伽八卷八頁云:當知業雜染、由自性故,分別故,因故,位故,門故,上品故,顛倒故,差別故,過...(術語)菩薩十地之第十。大法之智雲遍注甘露之雨之位也。...(名數)生身之苦果與煩惱之餘殘也,又加業之餘殘為三餘,就最後身之菩薩謂之餘殘。無量壽經曰:生身煩惱,二餘俱盡...入於禪定時,身心適悅、輕安寂靜之妙味;即禪樂,禪定之法悅。大乘無生方便門(大八五·一二七四中):「貪著禪味,...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十誦,六諍本者,瞋恨、惡性、貪嫉、諂曲、無慚愧、邪見。」資持記釋云:「六諍本者,不出三...指對於一切無想、無念、無所求之修行者。傳心法要(大四八·三八○上):「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何...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而恆同;乃始覺之隨人用也,雖同而恆異。是故背塵合覺,便名始...那麼我們上兩堂課講到什麼是佛陀,那麼現在這一科講到什麼是道法。那麼佛陀的法其實嚴格來說它有三個重點:安住力,...問: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是指什麼?如果是指世出世間一切法,那佛教和其它宗教都應包括在內,對嗎?如此...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訥堂道人,也表明了徹悟大師修學佛道的專注精進。 傳統...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一個人剃掉頭髮,卸下一切妖嬈裝扮,甘願...包容別人可以減少自己的煩惱,增加智慧,但是包容應該要有尺度與範圍,以免造成自己的負擔。包容的限度不能大到讓自...六度萬行 即是福慧二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 六度之首...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種解釋非常好,展示了念佛法門豎與一切法門...
程顥
【佛光大辭典】
上篇:移龕 | 下篇:章安 |
【三漏建立】 p0192 大毗婆沙論四十七卷十二頁云:問:何故欲界諸煩惱等,除無明,立欲漏;色無色界諸煩惱,除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