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現於過去世之七佛,即:(一)毗婆尸佛(梵 Vipa?yin),(二)尸棄佛(梵 ?ikhin),(三)毘舍浮佛(梵 Vi?vabhū),(四)拘留孫佛(梵 Krakucchanda),(五)拘那含牟尼佛(梵 Kanakamuni),(六)迦葉佛(梵 Kā?yapa),(七)釋迦牟尼佛(梵 Sākyamuni)。於雜阿含經卷三十四、長阿含卷一大本經、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七佛父母姓字經、七佛經等諸經中,皆詳載有關此七佛之出世、族姓、父母、生子、弟子、侍者、所居之城、道場樹、初會說法眾等。[灌頂經卷八、佛名經卷一、法苑珠林卷八] p568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梵名 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ksudraka-vastu。凡四十卷。屬小乘律部經典。唐代義淨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術語)五惡見中第二謂之邊見,邊見有二:一為斷,二為常見也。...(一)即古之棲靈寺,位於江蘇江都縣西北約二千八百公尺。又稱西寺。為我國揚州名剎。別稱平山堂。唐朝鑒真法師曾於此...又名菩薩戒,即菩薩僧所受持的戒,如梵網經中所說的十重禁四十八輕戒,及善戒經中所說的三聚淨戒是,天台宗謂之圓頓...(術語)樂著涅槃而不利眾生者,是小乘之境界也。金剛三昧經曰:無住菩薩言:心得涅槃,獨一無伴,常住涅槃,應當解...一切事物的存在只是一種假相,依他而起,一旦徹悟這種道理,便能把握到真實,謂之圓成。...(術語)Pratyeka,不逢佛世而悟,故云獨覺,觀十二因緣而覺悟,故云緣覺。慧苑音義上曰:辟支梵音。具雲畢勒支底迦...唐代僧職名。四大師之一。主引導天子車駕之事。依佛祖統紀卷七智威條及其注載,唐太宗時,封法華尊者智威為引駕大師...子題:道五眾、俗五眾 資持記·釋釋相篇:「律列十眾,道俗各五。( 道五眾 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雜名)唐土郡縣每建祝壽之道場,以為一郡一縣聚會祈禱之處者。敕修清規聖節曰:或住持赴郡縣都道場所,歸時,鳴鐘...乃密教之觀法。指因本尊佛之加持力,使如來與自己成為一體之境界;即如來身、口、意之作用(三密),入於自己身、口...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釋迦牟尼佛在將要入涅槃時,化導並降伏了阿波羅囉龍王及瞿波囉旃陀利龍王。佛陀繼續行化至摩偷羅國時,告訴阿難:我...緣觸這是談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個接觸,但是六塵在三歲四歲的時候,他對於六塵他沒有一種很強的辨識能力,無知...通常,一個辦公室裡總是有不同部門的人在一起工作,每個人各領其職,以分工的方式運作。分工並不等於互不往來,而是...兩千年來,廟宇、道觀是出家人的修行聖地,而佛道兩家為之素食者的楷模。修行之人最講慈悲二字,佛經中常說,千善萬...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金陵全椒縣人,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師...【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眾,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根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 第一:皈...《黃帝內經》上面就講到了人的自然生命的長壽的總原則。《黃帝內經》上面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
過去七佛
【佛光大辭典】
上篇:過去 | 下篇:過去帳 |
瞿翅羅,梵語 kokila,巴利語同。學名 Cuculas indicus。產於印度之黑色杜鵑鳥。又作拘翅羅鳥、俱翅羅鳥、居枳羅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