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vīnā,巴利語同。為一種古代絃樂器。又作空侯、空古、江胡。佛典中,如法華經分別功德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四○○、北本涅槃經卷十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大乘集菩薩學論卷六等均載有此樂器名,又如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四載,菩薩由於少食之故,脊骨羸屈猶如箜篌。印度阿摩羅婆提大塔(梵 Amarāvatī)欄楯之浮雕中,即有手抱箜篌彈奏之伎女像,敦煌千佛洞之繪畫中亦出現箜篌之圖像。
據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中徐廣所作之註釋謂,武帝時,樂人侯調始造箜篌。隋書音樂志第十則謂箜篌乃西域所出,非華夏固有之樂器;流行於西涼、龜玆、天竺、疏勒、安國、高麗等地之箜篌,分為豎箜篌、臥箜篌、鳳首箜篌等。希麟音義卷九亦謂箜篌本胡樂。又豎箜篌體曲面長,通常為二十三弦,亦有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弦等,置於懷中兩手齊奏。臥箜篌則為七弦,形如琵琶。鳳首箜篌之形如臥箜篌,而飾以鳳首。[慧琳音義卷十、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希麟音義卷一、卷二、卷六、淵鑒類函卷一八九、古今圖書集成樂律典第一一五、當麻曼荼羅搜玄疏卷七] p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