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古代樂器,以玉石所製,作板樣中曲,兩頭垂下(ヘ)字形,屬禮器之一。種類甚多,有玉磬、銅磬、鐵磬、編磬、笙磬、頌磬、歌磬、特磬等。

(二)今寺院中以銅製缽盂形物,置於佛桌右側,於法會、課誦時由維那師以棓(木製之棒)擊鳴之法器。中國自宋代以後禪林多用之。其形狀有云形、曲形、蝶形、蓮花形等,大小不定。就其性質而別,則有大磬、圓磬、匾磬、小手磬等。大磬為直徑三十至六十餘公分之磬;圓磬乃念誦所鳴,安置於台上,由維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禮佛,皆鳴三下;匾磬系以石製,形似雲板,懸於方丈廊外,有客見住持,知客鳴三下;小手磬,俗稱引磬,作碗狀,底部中央貫以紐,附木柄,以小鐵枹擊之,禮佛誦經皆鳴之,為起止之節。日本寺院所用之磬大致同於中國,惟以手磬稱為鈴,或以未滿一尺之磬稱為鈴。又以「磬」字作「鏧」,然其原因已不可考。[敕修百丈清規卷八磬條、禪林象器箋唄器門、考信錄卷一、持寶通覽卷中] p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