闍伊那,梵名 Jaina。又稱耆那教。開祖為尼乾陀若提子(梵 Jñātiputra)。此教起源於紀元前六世紀頃,較佛教稍早;其開宗之動機,亦與佛教同,在於排斥吠陀之權威,打破四姓階級。其教理類似數論學派,主張「心物對立論」,承認知覺、推證、聞知三者為有效知識之來源,認為「靈魂」不但存於人體,即使動植物,甚至一微塵中亦有靈魂,個人之業障乃因物質及外界之影響而導至靈魂受束縛,限制了靈魂本來之完善能力。故吾人一切之進德修業,皆應從苦行禁慾開始,試圖從物質界解脫,由一切智而得常滿精神(梵 nityasiddha)。其與佛教異者,即自我之實在論,主張外在世界之真實性,並相信最終之實體,故屬多元主義。開教後二百年頃,北方摩揭陀之信徒與南方加羅奈克地方之信徒間,產生教義上之諍論,北方取寬容主義而著白衣,南方依然嚴守教祖之旨,而主張裸體,前者稱白衣派,後者稱空衣派,二者各自編輯其所依之教典。(參閱「耆那教」4283) p652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戒本疏·釋皈敬偈:「會正之極,勿過明慧。」(戒疏記卷二·二三·一四)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必須依佛正教,順...(術語)三界之煩惱。能漂流善品。故名瀑流。俱舍論二十曰:極漂善品,故名瀑流。瀑或作暴誤。...性惡是天台宗闡釋性德的理論。它主要說明:惡是性德本具,了達惡即法性,就能妙用無染。 性惡說的明確提出,始...指色界四禪天中之第三天。又作第三靜慮、第三禪。因離第二禪之喜,更生靜妙之樂,故又稱離喜妙樂地。其為僅有之意識...即不行具支灌頂之一切作法,而僅傳授印契真言之灌頂。系特別針對機性較優之弟子而行者。或相當於印法灌頂,或以心灌...【立因】 p0530 瑜伽三卷一頁云:云何彼所建立?由大種損益,彼同安危故。 二解 如五因中說。 三解 雜集論十六卷八...(界名)六道之一。人界也。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之道途,曰人道。業報差別經曰: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妙行,故生人道...印度人。事蹟不詳。據華嚴經傳記卷一載,此人嘗註釋世親所著之十地經論,凡一萬二千頌。該書後翻譯成三十餘卷。是知...(術語)迷無自性,無自性故為空,既無迷,何有悟,迷空也?悟亦空也,空體一,謂之一如,是為空宗之義。又迷如冰,...(佛名)謂金剛界之五智如來也。見安像三昧儀軌經。...謂多貪者。為供養故。為資具故。為恭敬故。為名譽故。拔發燂髭。臥灰露體。徐行低視。高聲現威。顯自伎能。苦行等事...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夫修善福臻,為惡禍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鮮。既共生此...從前,優填王的兒子名叫娑羅那,心樂佛法而出家學道,行頭陀苦行,在山林樹下打坐,修習禪定,繫念一心,專注不亂。...齒木也稱為楊枝,磨齒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僧物之一,功能類似於現代的牙刷。 在古代,當比丘口臭時,佛...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缽之後,一路南下被惡人追尋,他的師父把他送到九江驛,過江,南方人會划船,北方人不太會...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才可治理政務,使國家太平。凡天...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我已經懷孕七個月了,去醫院做產檢的時候,被告知胎兒的脊椎、骶骨發育不全。脊椎骨第四、...難陀王是一位見識廣博的聰明人,沒有任何事能夠難倒他。由於自恃甚高,自認無人能敵,便對群臣說:世間上有智慧聰辯...一般人所認為的溝通協調,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體察別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個弟子,他在與人溝通協調...我們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觀作一個總結。偈頌一是偏重在觀照力,偈頌二是偏重在善業力。 頌一: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
闍伊那教
【佛光大辭典】
上篇:闍尼沙 | 下篇:闍多伽 |
【無恆性】 p1052 瑜伽八十六卷一頁云:自體系屬,有限住壽,故無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