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Sajyukta-ratna-pitaka-sūtra。凡十卷(或八卷、十三卷)。元魏吉迦夜與曇曜共譯。收於大正藏第四冊。本經系集錄關於佛陀、佛弟子,及佛陀入滅後之諸種事緣。凡一二一章之因緣譚,大部分皆係與佛陀有關之故事。包括十奢王與羅摩王子之事、佛陀入滅後二百年頃那先比丘與希臘彌蘭陀王之問答,以及佛陀入滅後四百年只夜多尊者與月氏人栴檀罽尼吒王之問答等。全書共分五類:孝養篇、誹謗篇、施行篇、教化篇、斗諍篇。主要為阿含藏教思想,以因緣譬喻來闡示因果關係。[出三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二] p664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指境唯識、教唯識、理唯識、行唯識、果唯識。此係於四法寶(教法、理法、行法、果法)之外,別加所觀之「境」所成者...【無嗔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一.逆境當前,不生恚恨之心,謂之無嗔。《成唯識論》曰:『云何無嗔,...(雜語)對於異轍之稱。真正之軌轍也。法華文句記十曰:並是法華之正轍也。...亦名:袈裟反著 子題:反著衣、倒著衣 行事鈔·二衣總別篇:「五分律雲,比丘 反著衣 入村,人見不喜,訶雲與不割截...(術語)梵語Āsrava煩惱之異名也。漏為流注漏泄之義,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瘡門,日夜流注漏泄煩惱而不止,故名...(術語)斥方廣道人之大虛空曰邪空。三論玄義曰:學大乘者名方廣道人,執邪空不知假有。...巴利名 Khuddaka-pātha。為南傳佛典小部經(巴 Khuddaka-nikāya)之一。系集錄佛教要文及短經之作。計有四種誦文...【不害】 p0316 顯揚一卷六頁云:不害者:謂由不惱害諸有情故;悲哀惻愴,愍物為體。能斷害障為業。如前乃至增長不...梵語 satya,巴利語 sacca。審實不虛之義。指真實無誤、永遠不變之事實,即真理。增一阿含經卷十七載,如來所說之理...指貪慾之煩惱。即貪慾能污濁、惱亂眾生之身心,故稱貪濁。據隨願往生經載,娑婆世界人多貪濁,信向者少。p4795...(術語)應機而作。與應現同。文句二下曰:名月是寶吉祥月天子,大勢至應作。(中略)寶光是寶意日天子,觀世音應作...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那麼我們上兩堂課講到什麼是佛陀,那麼現在這一科講到什麼是道法。那麼佛陀的法其實嚴格來說它有三個重點:安住力,...問: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是指什麼?如果是指世出世間一切法,那佛教和其它宗教都應包括在內,對嗎?如此...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訥堂道人,也表明了徹悟大師修學佛道的專注精進。 傳統...很多朋友問我,出家後我如何對待兩性慾望。 這確實是很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一個人剃掉頭髮,卸下一切妖嬈裝扮,甘願...六度萬行 即是福慧二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 六度之首...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種解釋非常好,展示了念佛法門豎與一切法門...人非完人,孰能無過?那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就是完人如佛祖,也還有多少外道來譭謗呢,何況他人呢?所以...《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十年,苦不堪言。然而大富長者年...
雜寶藏經
【佛光大辭典】
上篇:雜藏 | 下篇:雜譬喻經 |
子題:下事、上事、中下事、中中事、中上事、下下事、下中事、下上事、上下事、上中事、上上事 羯磨疏·立章懸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