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術語)謂密含中道之理之教,即天台四教中之通教也。藏通二教雖皆唯詮界內真空諦之理,無當面明中道之義。然通教於...梵語 mithyātva-niyata-rā?i,巴利語 micchatta-niyata-rāsi。一切眾生分為三類,其中,決定入於邪中者之類聚,...【發諸功德道】 p1162 雜集論九卷十五頁云:發諸功德道者:謂奢摩他毘缽舍那、由此能成辦一切功德故。...(術語)天竺之外道,有奉雞戒狗戒者。雞戒者,終日一足而立也。狗戒者,啖人之糞也。...(雜語)謂無味也。楞嚴經:當橫陳時,味如嚼蠟。...指口讚諸佛菩薩之功德,乃三業供養之一。[法華文句卷二之下](參閱「口業」745) p746...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1827~1893)清代民間宗教真空教之祖師。江西尋鄔人。中年修道,研讀羅祖之五部六冊,於同治(1862~1874)年間創...【滅諦有三】 p1214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云:滅諦三者:一、自性滅。自性不生故。二、二取滅。謂擇滅。二取不生故...標示結界相之石。(一)指攝僧界中結大界而標示其外相之石榜。據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二(大四○·一六上):「最...五通之一,又名神境智證通,或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隨念即至,可在一想念之間,十方無量國土都能同時一一到達,變...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乞食於人的一種行儀,也是比丘清淨自活的一種修行方式。乞食...調心,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古德云:君子慎所習。 良習,引人遷善遠罪,邁向光明; 惡習,令人沉迷不覺,墮入暗冥。 一...我到永春的因緣,最初發起,在三年之前。性願老法師常常勸我到此地來,又常提起普濟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兩年以前的...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個意思是,雖然咱們還很強壯還很年輕,你就得做什麼想法呢?產生什麼念頭呢?...人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這是我們身心的一種組合。六根就是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我們認知外界的見聞覺知...古德有一句話說:【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門】。 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整個修學的重點,事實上就是包括了...華光開敷遍身如來身邊有兩位小菩薩,一位叫美音菩薩,一位叫妙音菩薩。一天,兩位小菩薩看到文殊菩薩,就問華光開敷...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個宗派天台宗的祖庭,在浙江的台州天台縣。它的開山祖師智者大師,肉身...
念覺支
【阿毗達磨辭典】
謂世尊說。若聖弟子。於此內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於彼外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於內外身。住循身觀。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於內外俱受心法三。廣說亦爾。修習如是四念住時。所有無漏作意相應。諸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總名為念。亦名念根。亦名念力。亦名念覺支。亦名正念。是聖出世無漏無取道隨行道俱有道隨轉。能正盡苦。作苦邊際。諸有學者如所見諸行思惟觀察。令至究竟。於諸行中深見過患。於永涅槃深見功德。若阿羅漢。如解脫心。思惟觀察。令至究竟。所有無漏作意相應。諸念隨念。乃至心明記性。是名念覺支。
上篇:念根 | 下篇:菩薩現觀 |
(儀式)禪林之語。與通常所言下火同,別曰秉炬者,因秉炬語長,下火語短,下火一人行之,秉炬數人行之。行荼毗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