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說曰:「承槌打之木,言槌砧;拈打小木,言槌矣。槌為本器,為槌而有砧。然交割簿言椎砧附槌子,可笑!」

《敕修清規·維那》云:「左手按砧云云。右手鳴椎,高不過五寸,聲絕方下椎,急緩合度。」

舊說曰:「天竺那蘭陀寺,眾多堂廣,故七處設槌,方得其聲及眾。」

《龍龕手鑒》云:「砧、砧通,正,陟林切,搗衣石也,又跗也,又鐵砧等。」

忠曰:「打椎言打靜。」《行事鈔·說戒正儀篇》云:「維那至上座前打靜處立,左手捉籌,右手捉打靜椎,其柄亦須香水淨已,乃至維那打靜一下云云云。」又〈諸雜要行篇〉云:「打靜法:維那先戶外具儀斂掌,傍門面入已,至打處立合掌,右手取椎舉起,擬砧訖,然後打一聲,不得有重響,方乃臥椎,手從柄處捋之,然後合掌,有所啟白。若有施與咒願、唱告等得等,維那口陳其緣,不得打椎以為事用,除為眾亂等。」《資持記》云:「傍門面者,隨左右頰而舉足也。擬砧,使椎砧相當也。等得亦云等供,即大小食時,唱食平等。不下,制非法。準知,打椎止為白告靜眾,不同鐘磬打為事用也。」

舊說曰:「槌砧又名槌靜。」

忠曰:「《事鈔》云:『打靜,聞律家言曰,靜有南北異義:北京曰靜是能打,謂打椎靜眾之義;南都曰靜是所打,謂靜即砧也。止此』按舊說是南都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