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演說大法之堂,故云法堂。故黃溍〈百丈山師表閣記〉云:『東陽嗣住是山,既新作演法之堂。止此 』又宋景濂《護法錄·妙辨大師塔銘序》云:『元季,寺焚於兵,公奮然有為,創演法堂及方丈室。』」
《三才圖會?宮室部》云:「堂者,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玉海》。 又堂,明也,言明禮義之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云:「大智日勇猛慧菩薩說頌言:『世尊凝睟處法堂,炳然照曜宮殿中。』」又〈入法界品?無憂德章〉云:「善財童子將升法堂。」又〈摩耶夫人章〉云:「時有守護菩薩法堂羅剎鬼王,名曰善眼。」《疏》:「護正法堂也。」
《大方等日藏經》云:「於當來世,是中皆應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經法形像。」
《佛本行集經》云:「有諸比丘,或在露地說法之時,或寒或熱,我許造堂,堂下說法。若雖有堂,露無四壁,風吹塵草,污諸比丘,我今當聽起四壁,障遮諸塵草。時諸比丘在說法堂,若地不平,應以種種若麻若草泥塗其地,使令淨好。」
《毗奈耶雜事》云:「佛告阿難陀:『此拘尸那城,往古有城,有拘奢伐底,有王名大善見,國人奉諸金銀末尼等寶。王曰:如是諸寶,我自豐足,不受。國人置寶而去。王念:今此珍寶非枉求,我今宜用修造法堂。時有八萬四千諸城小王聞之,咸詣王所,白言:願不煩神慮,臣等望為王營造。再三請而許。諸王白王:於城東形勝地,興建法堂。莊嚴廣說。嚴飾既畢,願親臨幸。王念:此勝法堂,不應先自受用,宜請
一切沙門、婆羅門、有德行者,如法供養。』」略鈔。
右法堂文字出經律者。
《歷代三寶記?隋錄》云:「法堂佛殿,既等天宮,震旦神州,還同淨土。」
《六學僧傳?隋羅雲傳》曰:「上明東寺,法堂十二間,蓋道安、曇翼所造。」
《唐高僧傳·羅雲傳》云:「釋道安於上明東寺造堂七間,曇翼後造五間,連甍接棟,橫列十二。」
《傳燈錄·牛頭慧忠禪師章》云:「眾請入城居莊嚴舊寺,師欲於殿東別創法堂。先有古木,群鵲巢其上,工人將伐之。師謂鵲曰:『此地建堂,汝等何不速去?』言訖,群鵲乃遷巢他樹。初築基,有二神人定其四角,復潛資夜役,遂不日而就。繇是四方學徒雲集座下矣。」
《宋高僧傳·香育 嗣神秀 傳》曰:「州將韓閏供施交駢,樹造法堂,嚴飾奇麗,時來問道。」
右並百丈已前有法堂稱者。
《傳燈錄·百丈章·禪門規式》云:「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者,表佛祖親囑受,當代為尊也。」
德山拆卻佛殿,獨存法堂。見於〈佛殿〉處。
忠曰:「竊以百丈制禪苑規繩,取意於朝制。其東西兩序,猶如文武排行。五參上堂,猶如五日一參。到法堂製造,亦是擬太極殿矣。予嘗聞日本太極殿之制,蓋一依中華法,地面棋布磚瓦,中央有高台,皇帝即位,登此座則可四方瞻禮之。由此觀今法堂之制,無一所異。而今法堂座後有大板屏,非可移動者,蓋非古也。何以知之?《清規·上堂云:『設掛罳法被。』夫板屏,掛罳也。若常在,則何言設之?乃知古制不造板屏,臨時設掛罳耳。既無板屏,則在座上者,可四方仰望之。然古有佛殿擬太極殿者,《編年通論》云:『魏胡太后作永寧寺,極土木之美,其佛殿如太極殿,三門如端門,僧房千楹,玉珠錦繡,駭人心目。』前〈佛殿〉處引《歷代三寶記》。予之法堂形太極之說,殆得類證矣。」
或云:「禪剎法堂象帝釋善法堂,故名法堂也。」予謂不然,古人或命文命扁,只取類似,以資言藻。或上堂、小參,亦臨時假借,未可取以為本義也。若實謂象帝釋之堂,則義不亦涉焉。〈師表閣記〉明言演法之堂,何須別說?且掇古人以善法堂稱者,附見於此。
《佛祖通載?唐張說法池院二法堂讚序》云:「法池西三歸院二法堂,茲院長老初上禪師所造也。三歸堂以長安元年辛丑子月望日癸卯立,善法堂以開元元年癸丑丑月望日戊辰建。」又云:「至哉初上人!建立善法堂,彩翠三世佛。」
《廣燈錄·覺華普照禪師章》云:「僧問:『如來以一音演說法,未審和尚何法示人?』師云:『白雲無定止,出沒太虛中。』進云:『恁麼則善法堂前師子吼也。』」
《續燈錄·興化紹清禪師章》云:「上堂云:『祖師門下,佛法不存;善法堂前,仁義休說。』」又云:「興化今日不上天堂,不入地獄,於善法堂中登王座上,為母說法。」
《叶縣省禪師錄》云:「問:『善法堂中伸一問,未審師還接也無?』師云:『蜀地錦,觀陶綿。』」
《雲峰悅禪師法輪錄》云:「開堂陞座,僧問:『善法堂開於此日,第一義諦請師宣。』師云:『何不早問?』」
《石溪錄·小參》頌「趙州訪茱萸,上法堂,從東過西」因緣云:「善法堂前探淺深,寒濤平地湧千尋。」
《貞和集·北澗彰教建法堂頌》云:「善法堂傾法不傾,欲支一木要重新。」
《南堂欲禪師本覺錄·小參》云:「從教靈山會上退席五千,善法堂前草深一丈。」
《大休念禪師錄·壽福寺掛善法堂額佛事》云:「善法堂前雙樹陰,微風吹動奏清音,如來寶座親蹤跡,天上人間亙古今。所以釋迦世尊初於普光明殿成等正覺,不離菩提樹下,上升忉利天宮,乃至七處九會,遍登寶華王座,一音演唱,隨類得解;一雨所沾,隨根受潤。而況壽福禪苑,古佛道場,標善法之名模,遵先覺之懿範,雷音大震,普示人天,四眾慈雲廣被,仰瞻天雨四花。」
忠曰:「是已以善法命扁,故援世尊升忉利,且實其事,然假借緣飾,非為本義也。」
《清拙澄禪師錄·小參》引臨濟、洞山等五尊宿因緣云:「這五員老凍膿,只今同在善法堂上大開舖席,互顯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