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修清規·聖節黃榜式》云:「逐日輪僧上殿,披閱真詮,宣持密號,所萃洪因,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歲!萬歲!萬萬歲!」」

禪林開堂祝聖有萬歲語,蓋叶縣省禪師為始。見〈叢軌類·祝聖拈香〉處。後代例有萬歲萬歲萬萬歲語。

《虛堂愚和尚育王錄》入寺云:「師陞座,拈香云:『此一瓣香,爇向爐中,恭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恭願堯仁廣被,舜德日新。』」《淨慈錄》、《徑山錄》,皆有萬歲萬歲萬萬歲語。

《無學元禪師建長錄》入院云:「驟步登座,祝聖拈香云:『此一瓣香,恭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恭願如日之明,如天之普。九州共貫,並包有截之區;三景同光,申錫無疆之祚。』」

忠曰:「日本有萬歲萬歲萬萬歲語,此為始。自後大休念禪師、一山寧禪師皆有此語。」

《明極俊禪師建長錄·入寺》云:「祝聖拈香:『大日本國相模州巨福山建長興國禪寺新住持傳法臣僧入院開堂之次,虔爇此香,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陛下!恭願統一國聖明之尊,如日如月;恢萬世鴻熙之祚,同地同天。』」

忠曰:「大日本國等語,似今時造語者,此為始。」

《前漢書·郊祀誌》云:「武帝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上,聞若有言萬歲雲。」

《祖庭事苑》云:「呼萬歲,自古至周,未有此禮。按《春秋後語》:趙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遺王書,願以十五城易之。趙遣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見相如奉璧,大喜,左右呼萬歲。又田單守即墨,使老弱女子乘城上,偽約降,燕軍皆呼萬歲。馮瑗之薛,召諸民債者合券。券既合,瑗乃矯孟嘗君之命,所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皆呼萬歲。至秦始皇殿上上壽,群臣皆呼萬歲,見〈優孟傳〉。蓋七國之時,眾所喜慶於君,皆呼萬歲。自漢已後,臣下對見於君及拜恩慶賀,以為常制。又謂山呼者,漢武帝至中嶽,翌日親登崇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盛聞呼萬歲者三。山呼萬歲者,自漢武始也。」

《野客叢書》云:「東漢臣下多呼萬歲。馮魴既降群盜,赦其罪,各返農桑,皆稱萬歲。耿恭於虜圍中,拜井得泉,眾皆稱萬歲。馬援曰:『今賴士大夫之力,蒙被大恩,紆佩青紫。』吏士皆稱萬歲。歲旦,門下掾王望請上太守壽,掾史皆稱萬歲。臣下往往若此,不以為僭,此猶可也。觀漢刻中,有故民吳仲山碑,其銘中有子孫萬歲之語。民猶稱萬歲,官吏可知,鮮有非之者。惟竇憲為將軍,至長安,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韓棱正色曰:『禮無臣下稱萬歲之制。』議者皆慚。所避忌者惟此語,此語在當時不無諱避,但不至如後世之切耳。」

《事物紀原》云:「萬歲,考古逮周,未有此禮。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為常。」

宋許觀《東齋紀事》云:「萬歲之稱,不知起於何代,商周以來,不復可考。《呂氏春秋》:『宋康王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悉應。』《戰國策》:『馮歡燒債券,民稱萬歲。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稱萬歲。』《韓非子》:『巫覡之祝人曰使君千秋萬歲之聲聒耳。』《新序》:『梁君出獵歸,入廟中,呼萬歲,曰:幸今日也。』紀信乘黃屋,載左纛曰:『食盡,漢王降。』楚呼萬歲。陸賈奏《新語》,左右皆稱善,呼萬歲。漢武帝登嵩高,呼萬歲者三。元帝送許後入太子家,謂左右:『酌酒賀我。』左右呼萬歲。〈馮異傳〉:『趙臣將兵助異,並送縑谷,軍中皆稱萬歲。』王望曰:『今日雖擊牛釃酒勞饗。』軍士皆稱萬歲。伏王馬援封侯,乃首請上雅壽,掾史皆稱萬歲。吳甘寧入魏營,斬數十級,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是則慶賀之際,上下通稱之。初無禁製,不知自何時始專為君之祝也。」」

《孔氏平仲雜說》云:「人臣不嫌稱萬歲。〈馬援傳〉『援釀酒享軍士,皆伏稱萬歲』是也。」

《居家必用》云:「萬歲,〈大雅〉云:『虎拜稽首天子萬年,始於戰國以來,臣下對君慶賀,呼曰萬歲。』」

又《詩經·大雅?既醉篇》云:「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又〈小雅?瞻彼洛矣〉及〈鴛鴦篇〉有君子萬年語。

《宋史?外國傳》云:「勃泥國,在西南大海中。太平興國二年,其王向打遣使齎表入貢。其表以華言譯之云:『勃泥國王向打稽首拜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願皇帝萬歲壽!今遣使進貢云云。』」

《三才圖會·儀制類·蕃國接詔儀》云:「司讚唱:搢笏,鞠躬,三舞蹈,三拱手加額,山呼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萬歲,出笏,俯伏興。」

《元史·禮樂誌》云:「通讚讚曰搢笏,曰鞠躬,曰三舞蹈,曰跪左膝三叩頭,曰山呼,曰山呼,曰再山呼。凡傳山呼,控鶴呼噪,應和曰萬歲;傳再山呼,應曰萬萬歲。曰出笏,曰就拜,曰興。」

忠曰:「累言『萬歲萬歲萬萬歲』見《宋史》渤泥國事中及《圖會?蕃國接詔儀》中。其於中國,見《元史·禮樂誌》。然則如上累言者,本是西戎、北狄之祝語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