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一座幽深的山谷中,住著老鬼王波闍迦,和他的妻子鬼子母,他們有一萬個孩子,個個都是兇猛有力的大鬼王,經常擾亂天上或人間,而鬼子母最疼愛的是他的幼子,名叫嬪伽羅。

鬼子母是所有羅剎鬼中最殘暴的,而且,最喜歡吃人類的小孩兒,因此,經常下山捉小孩子來吃。山下的人們,都被鬼子母的血盆大口嚇得毛骨悚然,整天提心吊膽,唯恐稍不留意,自己的愛子將變成她的佳餚。

如今,城裡的孩子已經越來越少了……,鬼子母還是貪得無厭,又從城市找到鄉村,從鄉村再找到城市。失去孩子的母親,痛苦得幾近瘋狂,成天哭叫著:‘還我孩子啊!還我孩子啊!……’

大家看到這些可憐的母親,都十分難過,但是,也商量不出解決的辦法,最後,只好求助於最慈悲、最有智慧的佛陀。佛陀慈憫的看著大眾,決定要拯救孩子們,也要救度鬼子母,使其不再造更多的惡業。

這天,鬼子母回到家,像往常一樣,數著孩子:一、二、三……。‘咦?好像少了一個,是不是數錯了?’她又數了一遍,仍舊少了一個。‘啊!嬪伽羅不在。他跑到哪兒了,是不是躲起來了?’她推開孩子們,開始尋找嬪伽羅。從這一個房間找到另一個房間,從屋裡找到屋外,卻始終找不到嬪伽羅,這下,鬼子母真的慌了:‘嬪──伽──羅!嬪──伽──羅!你──在──哪──裡──啊?嬪──伽──羅!’

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鬼子母從這個山谷找到另一個山谷;從這座山找到另一座山;甚至運用神力,到天上去找。然而,整整找了七天七夜,尋遍了每個角落,始終沒有嬪伽羅的蹤影。

找不到愛子的鬼子母傷心欲絕,疲憊的身體使她更顯得憔悴,步履蹣跚,手腳傷痕累累,臉上的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落下。她不斷地呼喚嬪伽羅的名字,聲音都喊啞了。

後來,聽說佛陀是個具有大智慧的聖者,知道世間上所有的事情,於是鬼子母來到佛陀的精舍。

一見到佛陀,鬼子母馬上跪下來,涕淚滿襟向佛陀哭訴:

‘我最心愛的幼子嬪伽羅不見了,請告訴我他到底在那裡?想到我的小兒子,我就……我就……嗚──’‘你有一萬個孩子,現在只少了一個,有什麼關係?何必這麼憂傷、辛苦地四處尋覓呢?’佛陀若無其事地說著。‘什麼!孩子都是我的親骨肉,比任何寶物、甚至比我的生命還珍貴。少了一個,我就已經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佛陀靜靜地看著鬼子母說:‘既然你明白失去孩子的痛苦,為什麼要捉別人的孩子呢?普天下的母親,也都是把孩子視為比生命更珍貴的寶貝,不只你一人是如此!而且世間上的人,有的只有一個孩子,或者三、五個孩子,可是都被你殺害了,那些失去孩子的母親,想必比你現在還要悲傷吧!’鬼子母聽了,十分慚愧地說:‘佛陀,我知道錯了。我現在終於體會到失去孩子的悲痛。只要我能找回嬪伽羅,從今以後絕不再殺害人們的孩子。’

佛陀聽了,便將缽拿出來,原來佛陀將嬪伽羅放在缽裡,悄悄帶回了精舍。

鬼子母一見到心愛的兒子,高興地衝向前去,想把嬪伽羅抱起,然而,縱使施盡所有神力,也無法將他抱出佛陀的缽。佛陀告訴她:‘如果你能發心受持三皈五戒,盡形壽不再殺生,我就把孩子還給你。’

於是,鬼子母聽從佛陀的教誨,受持了三皈五戒,成為真正的佛弟子,終於,她抱迴思念已久的嬪伽羅。

佛陀在鬼子母離開前,叮嚀她說:‘你要好好受持戒法,無有毀犯。過去你曾是羯膩王的第七個女兒,平生作了很多功德,但因沒有持戒,所以才淪為鬼道眾生,受無量苦。’

從此,鬼子母不再捉小孩子為食,甚至成了佛陀的護法,稱為‘鬼王母’,並且令其一萬個兒子也都受持三皈、五戒,不再惱亂他人。

改寫自《雜寶藏經》卷九

省思

佛法常說要發慈悲心,但要發大慈悲心者,必定要能對一切眾生有‘感同身受’的心。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是非,往往都是欠缺一份體諒,若能角色互換,必能善於體察眾生的苦,才能生起真正的大慈悲心,不傷害眾生,進而利益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