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王施飯獲福

過去,佛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隨在旁,有眾多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王、百官大臣等,皆來護持供養,供應日用所需,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供養,非常豐厚,但是世尊不貪染、不愛著;對天、人、魔王、梵天、沙門、婆羅門等,都能應機演說正法,具足初善、中善、後善,義理深遠,言語調柔,具清淨梵行之相。

一日,世尊告訴諸比丘:「假如眾生能知佈施、佈施的果報,即使是微薄的食物,都能先佈施他人而不自己食用,捨離慳嫉則能佈施。相反地,假如眾生不知佈施、佈施的果報,即使是少分的食物,也不肯用來佈施他人,只留與自己食用,那是因為慳嫉而不能佈施。

以前有位國王名叫「金色」,身相端正,具足三十相好,成就妙勝的色身。金色王非常富樂,真珠、珊瑚、金銀等財寶不計其數,欄廄裡更有數不清的象馬牛群。金色王住在饒金城,饒金城非常寬廣,東西長約十二由旬,南北有七由旬,城中有五十七億聚落,人民充滿,安隱豐樂。

又六萬山川都有大城,每一城都有城主,人民充滿、生活安樂,當時的人壽長達八萬四千歲。金色王有一萬八千名大臣,中宮婇女二萬人,金色王對於擁有的一切,乃至於自己的身體都能佈施,無一物不捨。有一天,金色王思惟:‘我不應該向商人、人民徵稅。’

就召喚百官大臣,告訴他們:‘從今以後,人民、商人都免其賦稅。’金色王以此方式治國,全國上下豐衣足食。

某日,天上有惡星出現,有通曉星相與咒術的婆羅門,占卜星相後,趕緊來到王宮向金色王報告:‘大王!天上出現不祥之兆,未來十二年間,恐怕天不降雨,大地將一片乾旱。’

金色王聽完婆羅門的話後,悲泣說道:‘苦啊!我的人民原本物產豐饒,安隱豐樂,沒想到不久之後就將一無所有!’須臾間,金色王停止悲傷,思惟:‘富人擁有豐饒的財物、糧食,必能撐過十二年,不會餓死。但是窮人只有微少的財物,糧食不足,他們將如何熬過這十二年?如何存活?’

金色王思考了很久,想到:‘我現在應該將所有人民、百官大臣乃至王宮裡的糧食都聚集起來,清點數量,存放在一處穀倉,再計算所有人口的數量,十二年間平均分配給每個人食物,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存活下來。’

金色王於是召喚大臣、百官、所有城主來到王宮,敕令大眾:‘你們快去把所有的糧食都收集起來,並計算數量。’大臣們立即積聚所有的糧食,計算數量併集中在一處穀倉,然後回報金色王。金色王召來國內善於算數、計劃的人來到王宮,命令他們:‘將所收集的糧食,平均分配給每個人。’

金色王也以身作則,與人民一起平均分配食物。這樣平安地度過了十一年。但是一個月後,所有的糧食都發放完了,穀倉空虛,只剩下供給金色王一頓的五升飯。但離災旱結束之日,還有十一個月,漸漸傳來有人死於飢餓。

當時,有一位已修四十劫菩薩道的菩薩,來到娑婆世界,在一棵大樹下,結跏趺坐,端身正念。菩薩隨順觀察色受想行識五陰的生滅,觀此色陰生起、此色陰散滅。又觀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都是生起又復散滅;菩薩如是不斷地觀此五陰皆空,不久,照見一切諸法悉皆散滅,證入空性,以此因緣,即時成就緣覺,證辟支佛果,而說偈言:

‘因愛故生苦,如是應捨愛,當樂於獨處,猶如犀一角。’

辟支佛想:‘我為利益眾生,多行苦行,卻無一眾生獲得我修行的利益。我於今日憐愍眾生,為作利益,應於何人受其飲食供養?’辟支佛已證得天眼通,以天眼普觀饒金城,所有糧食都已用盡,唯有金色王還有五升飯,心想:‘我今憐愍金色王,為作利益,當前往受金色王供養。’

辟支佛即以神通,如金翅鳥般展翅高飛,飛向金色王宮中,並現其身令人人得見。

此時,金色王與五千大臣在王宮樓上,都遠遠看見辟支佛從空中飛來。其中一位大臣說:‘你們快來看!遠處有一隻金翅鳥飛來了。’第二位大臣則說:‘不,那不是金翅鳥!是羅剎惡鬼要來吃我們。’金色王聞言,仔細觀察後,說:‘那不是金翅鳥,也不是羅剎惡鬼,是仙人憐愍我,特地而來。’

辟支佛頃刻間來到金色王面前,金色王立即起身頂禮辟支佛,並敷設座具,恭請其陞座。辟支佛上座後,金色王問:‘仙人為什麼會來到我的王宮?’辟支佛說:‘我是為了接受您的供養,特地來此。’金色王聽聞後,隨即悲傷涕泣地說:‘原本我是那麼富樂,但沒想到現在卻如此貧厄,無一頓美味的飲食可以供養仙人。’

這時有位天女,向金色王說了一偈:

‘何法名為苦?所謂貧窮是,何苦最為重?所謂貧窮苦。死苦與貧苦,二苦等無異,寧當受死苦,不用貧窮生。’

金色王聽了偈語,隨即召來御廚,問:‘還有飯嗎?我要供養大仙人。’御廚回答:‘大王!所有的糧食都已用完,只剩下供大王食用的最後一頓五升飯。’

金色王想:‘我若食用這一頓飯,可暫時保存我的命;我若供養給仙人,將很快命盡。’但是,他很快改變想法:‘即使我吃了這頓飯,下一頓沒有飯吃,仍然不免一死。仙人清淨持戒,修行善法,既然來到我的王宮,我怎能不供養他食物,讓他空缽而回?’

於是金色王告訴身邊的大臣:‘你們當隨喜讚歎,這是我最後的佈施,願以此善根迴向一切人民,自今以後於未來世永斷貧窮。’

金色王發如是大願,便將僅有的一頓飯,虔誠恭敬地奉於辟支佛的缽中。當時,證辟支佛果的聖者都是以身示法而非用口言說,所以,辟支佛接受了金色王的供養後,即以神通飛空而去。金色王與諸大眾皆恭敬合掌、目不轉睛地注視辟支佛,直至辟支佛的身影消失。

金色王告訴大臣們:‘你們都回去吧!’大臣們說:‘大王快樂時,我們與王共享快樂。現在面臨困厄,我們怎能捨王離去?’金色王聽後,不禁以手拭淚說:‘你們各自回到家中,我不忍心看到你們在我宮中飢渴而死。’

大臣們聽聞後,都啼泣流淚,頂禮王足,合掌說:‘願大王答應我們,明天早晨還能見王最後一面。’

就在此時,接受金色王供養的辟支佛,開始食用五升飯時,東西南北的雲輪開始轉動,涼風吹拂大地,半日之後,天空開始降下種種飯、麨、熟豆、華果、稻米末餅等種種食物。

金色王看到這情形,歡喜無比,告訴大臣們:‘你們快來看!佈施仙人一頓飯,就獲得這樣的果報,相信之後還會有無量的果報。’第二天至第七天,天上又降下胡麻、大豆、小豆、大麥、小麥、稻、梁、米等,之後七日降下奶酪、七日降下油、七日降下錢、七日降下毛氈等種種雜物,又七日降下金、銀,琉璃、琥珀、珊瑚、瑪瑙、硨磲七寶。」

世尊告訴諸比丘:「你們當知,金色王因為佈施供養辟支佛食物的因緣,一切人民永斷貧窮。當時的金色王,正是我的前身。諸比丘!你們應善知佈施法門,如果眾生知道佈施的果報,不論食物多少,都能佈施而不先自己食用,就能捨離慳嫉而佈施;如果眾生不知佈施的果報,即使少量的食物也捨不得佈施給他人,這是因為慳嫉,而不能佈施。」

此時,世尊說了一偈:

「前作善不善,不失罪福業,親近黠慧者,不失往來業,

聖眾中善語,不失語言業,知恩報恩人,不失所作業,

善業為端正,不善為鄙陋,二業皆有報,必定實得果。」

世尊說此偈後,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非人等一切與會大眾,聽聞佛的開示,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金色王經》

省思: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因緣果報,今生富貴是因過去累世修佈施;而貧困則為不知行佈施等善業的果報,所以應當勤修佈施。佈施能捨去慳貪、嫉妒的惡習,幫助眾生度越生死苦海,如經云:「施報如形影,處處與安樂,生死險難中,唯施相隨逐。」再者,佈施三寶為最勝福田,如金色王以至誠心、恭敬心、利益眾生的廣大心供養三寶,盡管所施之物非常微薄,當下即是最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