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歷程。曾有一世轉生為一位太子,名曰摩訶薩埵。
一天薩埵王子和兩位哥哥一起外出遊玩。
他們來到一處竹林,見一母虎新產七子,看似多日未進食,奄奄一息。
大王子說:「七隻幼虎纏身,母虎無暇覓食,最後餓壞了,一定會把幼虎給吃了。」二太子附和道:「這些老虎真可憐啊!我有什麼能力幫助它們呢?」
小太子摩訶薩埵不發一言,深思我這身體千百劫來生死不休,未曾有真實利益,今日為救老虎,有何不能捨棄呢?此身之大用,在於能行大善業、於生死輪迴中作大慈航。若捨離這些,此身不過一具軀売罷了。我應捨棄對身體的執著,以求無上究竟涅槃,離悲憂無常苦惱,成就一切智,佈施一切眾生無量法樂。
於是小王子生起大勇猛心和無盡悲願力,欲捨身飼虎,但顧慮兩位皇兄,故請他們先行回宮。
然後摩訶薩埵太子來到虎穴,脫去衣裳,掛於竹枝。
躺臥老虎前面,但老虎餓極耗弱,無力吃他。
慈悲的太子見狀,就以幹竹枝刺頸出血,捨身飼虎。
一時感得大地六種震動,如風激水,湧沒不安,天地日月昏暗,天雨眾華,紛紛墜遍竹林。虛空一切天人,皆共讚歎。
這時餓虎舐血啖肉皆盡,唯留餘骨。
皇后身處宮中,忽夢不祥。
這時驚聞宮女稟報,小太子外出歷久未歸。國王趕緊派人四處尋找,最後得報王子捨身之事。
國王皇后悲不自勝,一起前往王子捨身之地,唯見遺骨四處交橫,母后傷心欲絕。
國王諭令左右收抬薩埵太子遺骨舍利,啟建寶塔供養。
菩薩捨身飼虎的聖地,就在尼泊爾一帶,至今仍為佛教徒所朝聖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