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忙之餘,村子裡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換彼此的消息,難免也會有人發發牢騷,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有一天,須賴講起專門跑南北貨生意的莫勃,‘這個老莫很會作生意,也很熱心助人,但是就是有兩個毛病不太好,一來動不動就大發脾氣,二來做事情很倉卒,還來不及聽人家說清楚,就說他知道了……。’

沒想到,這時候莫勃剛好拉著馬、馱著貨經過,聽到屋裡頭一群人正在談論他,想也不想立刻破門而入,‘那個愛嚼舌根的人,給我站出來!’看到莫勃突然出現了,大家嚇了一跳、正面面相覷時,沒想到莫勃已經一把揪住須賴的前襟,順勢一扯,瘦小的須賴當眾撲倒在地!

‘我莫勃什麼時候對不起你了?竟敢在這裡造謠生事!說我動不動愛發脾氣、做事急躁?今天不給你一點教訓,我莫勃在村子裡還抬得起頭來嗎?’順勢又撲上去,要給須賴一頓拳打腳踢時,大家七手八腳地攔了下來。

‘有話好說……你一動手,不就擺明了須賴說的是事實嗎?大家眼見為憑,對不對?’村長才說完,大家都對莫勃的莽撞無禮議論紛紛。‘就好像那些貪好杯中之物的人,整天醉生夢死、不務正業,人家看不慣他如此糟蹋生命,勸他、罵他,他不但沒有清醒,反而意氣消沈、愈喝愈多,這不是自討苦吃,自己害了自己嗎?’

聽了村長一番話,莫勃平靜些了。村長接著說:‘老莫,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過失,不知道檢討反省,反而起嗔心責怪別人,就好像喝醉的人失去理智、愈喝愈多一樣。只有如此愚癡的人,才會一再地為隱藏自己的嗔心,不斷地施暴於人!’

村民們都為村長的智慧叫好,也勸莫勃跟大家一起坐下來聊聊,聽聽大家的意見,才不會誤會大家的好意。

典故摘自《百喻經》

省思

無始劫來習氣的染缸,是一壇最濃最烈的陳酒,如何從紙醉金迷中醒來?身邊的善知識良藥苦口的勸導,往往是引領我們覺察迷失的曙光。不再文過飾非,才有可能覺照進而覺悟。《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佛法中有二健兒,一者慚,二者愧,慚愧之藥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坦白面對自己,才能從生死的染缸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