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優婆塞戒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佛說當來變經...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整理並註音。...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說罪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每於半月月盡憶所犯罪。准法而說。 或故妄語 或飲酒 或非時食等 或請香不淨洗手而食...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蓮邦詩選序 經云。清泰國土。寶樹珠網。德水珍禽。常出清暢和雅之音。週遍世界。皆演妙法。乃是我無量壽如來。欲令法...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迦鄰竹園中,與大比丘眾,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十不二門 唐荊溪尊者湛然述 然此跡門,談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門融通入妙故。凡諸義釋,皆約四教及以五味,意在...佛說月上女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國大樹林中草茅精舍,與大比丘五百人俱,皆...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佛說四願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與五百比丘僧,坐於尼延樹下,為數千萬人說法。於是城...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身語無熱現行】 p0679 雜集論八卷九頁云:云何身語無熱現行?遠離苦行熱惱下劣欲解故。謂離外道下劣欲解行諸苦...善良巧妙之意。指佛菩薩教化眾生之方法巧妙。又作善權。為善巧方便(梵 upāya-kau?alya,音譯作傴和俱舍羅)之略稱...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路途識得了,生死一起休。所以我們想學佛...問: 不敬來自些外在的因素,尤其是兩次去九華山時,山上寺廟數不勝數,功德箱到處都是,進門都幾乎在提醒你做些功德...
今天在禪堂裡面種的是般若因,所以禪堂裡面稱智慧堂,稱選佛場。這是種的是金剛種子,如是因如是果,因地不真,果招...
以前我去買小魚小鳥,總是對賣主不屑一顧,有一種高傲的心態在作祟:你們這些不懂因果的可憐人,做這種撈魚打鳥的惡...各位新戒: 恭喜你們步步高陞,為什麼這麼講? 你們剛出家時形同沙彌,現在來南華禪寺求懺悔,受完了沙彌戒,一步一...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修行方法,於是阿育王用善巧方便教化毗多輸柯,使他明瞭苦行外...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
我們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強調的是禪定心;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打得念頭死,建立阿彌陀佛!一方面聽自...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緣。果就是結果,也叫果報。...
前天中午,姐姐打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有些異樣,以為她有了什麼煩事,想找我講講。姐姐大我十歲,我其實是她帶大的...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答曰:說眾生無生如虛空,有二種:一者,如凡...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有人用比較大的錢做佛像建寺院,很多知識分子型佛教徒都會想其實這個錢用來給窮人更好!,他們很...
【註音版】佛說法滅盡經
僧佑錄失譯師名附劉宋錄
0:00 / 0:00
佛說法滅盡經(聆志居士)
上篇:【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 下篇:【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註音版】藥師佛聖誕祝儀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註音版】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說罪要行法
菩薩念佛三昧經
蓮邦詩選
般舟三昧經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十不二門
佛說月上女經
晚課(暮時課誦)
佛說四願經
龍舒增廣淨土文
【佛教詞典】身語無熱現行
【佛教詞典】善巧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如何消除對寺院的不敬之心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另類的放生人
本煥老和尚戒期開示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祭祀祖先應該用素食

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
掌握自己的命運要先深信因果

生死無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