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大佛頂首楞嚴咒...沙彌尼律儀要略(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序 羯磨者。乃如來金口親宣之法也。所謂僧法。對首。心念而已。總則唯此三門。廣有一百八十四種。念其力。則能浣染為...菩薩戒羯磨文釋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明菩薩弟子 智旭 釋 此文出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菩薩地之戒品。凡...依《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出...佛前自誓受戒。肇於梵網。詳於地持瓔珞等經。今參以諸經行法。總出十意。一嚴道場。二淨三業。三結界。四修供養。五...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佛說闢除諸惡陀羅尼經...佛說文殊尸利行經...佛說腹中女聽經...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大乘玄論卷第一 胡吉藏撰 二諦義有十重。 第一標大意 第二釋名 第三立名 第四有無 第五二諦體 第六中道 第七...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彼時,有異比丘獨坐房中,意作是念:...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樹園主,名拘翼。時國王名優填,年十四。聞佛當來,王即勅傍臣...佛說佛名經...八吉祥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迴,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佛說轉有經...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國善勝道場。初始得...【光明定定難差別十一種】 p0629 瑜伽十二卷十三頁云:如是修習光明定者,定難差別,有十一種。所謂疑等。如經廣...(雜語)聲聞,緣覺,菩薩,佛之聖者人眾也。...
我們都知道,「母親節」是用來紀念天下母親的日子。我們之所以要紀念母親,就是因為母親實在太偉大了。如《佛說父母...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舍利弗和目連兩位尊者住在耆闍崛山中。有一天,優波伽吒鬼看到舍利弗尊者剛剃完須...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當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藥來醫治。 《金剛經》也提到: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也是講緣生緣滅...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個正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這一點,其實很多人並不能真正接受、理解,當然更難做到...出家,真的是一種職業嗎? 出家是一種職業,許多人都這樣說。於是,剃頭、穿袈裟、念經、坐禪成為一種職業需要了。所...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一個是方便道。 什麼叫般若道呢?就是你從凡夫到大乘的見...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淨,必須作到隨犯、隨懺、隨淨。錯了之後,馬上就要懺悔,...我總是這麼不如意!為何沒一件事能順我的心,滿我的願?羅閱只國中,有一個人常常如是抱怨著,無論是在家,抑或是在...
過去有兩位菩薩,志行清淨,心境寂然,無所欲求,光明磊落。他們遠離人群,在山林水畔鑿山壁為室,悠閑自在,以菅草...我們念佛的時候,不是想一個人在念,應該想到法界眾生同時在念阿彌陀佛,有佛堂清淨的地方出聲念,沒有佛堂或在家裡...問: 在修行上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來的快,還是念咒來的快? 成剛法師答: 在修行中沒有巧路,我們無明妄想降伏得越...邪淫極大地損耗了個人的陰德和福報。印祖說: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永樂北藏版)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上篇:【註音版】佛說滅十方冥經 | 下篇:【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百喻經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註音版】沙彌尼律儀要略
羯磨儀式
菩薩戒羯磨文釋
【註音版】弘一法師:受八關齋戒法
學菩薩戒法
【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註音版】佛說闢除諸惡陀羅尼經
【註音版】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註音版】佛說腹中女聽經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大乘玄論
佛說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八吉祥經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註音版】佛說轉有經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賢愚經
【佛教詞典】光明定定難差別十一種
【佛教詞典】聖眾

得到究竟解脫,才是真正的盡孝
忍惡無嗔現大威德力

有病治不好就要發大慚愧心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
出家不是職業,而是生活方式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求福者遇佛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