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煩惱

二、建立正確心態

三、結語

一、四煩惱

1、我見

學佛之前,先學修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看到的是對的,然後執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別人、攻擊別人,當他擁有自己的看法之後,就抵死不肯捨棄自己錯誤的觀念.這種錯誤的見解一直蘊藏在他的內在,隨時他都在保護自己,正因為他不覺悟人生緣生緣滅的道理,而認為自己的見地絕對是正確的,是超越的、永恆的。

夫妻之間何以會吵架?因為看法不同。兄弟之間為什麼會吵架?因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屬何以會爭執?因為看法不同。由於強烈的我見,彼此之間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爭執——這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本。所以,師父要奉勸各位,暫且別談學佛求解脫,目前的首要之務,應是學修養。

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我們應以包容的心態去和他相處。簡單講,看法、意見與我們不一樣的,不代表對方一定錯。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佛,而是容忍、寬恕與包容。這個基本的修養若不具備,就談不上學佛、解脫、慈悲,更遑論所謂‘清淨心’了。因此,我見一定要捨。

消弭我見,寬恕包容——

所謂我見,意即:我的看法一定對。這種觀念要修正一下。有智慧的人,他會冷靜地聽聽別人的看法,在作分析之後,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再加以過濾、消化。但是,最基本的修養,首推包容、忍辱和寬恕。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與我的見解、看法不相同的,從不去排斥他,而且永遠容忍他,那麼,你的煩惱必然會大為減少,也才談得上步入學佛的初階。

我們絕不容許自己有不健康的心態,例如:攻擊批判,或語帶尖酸刻薄。講話是一種最高超的藝術,別人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很高興,也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很痛苦。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傷到別人的自尊呢?

交換立場,將心比心——

如果我們彼此交換立場,可以降低因我見而起的爭執。我們內心裡常常要如是思惟:他今天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做這種選擇,必然有其原因。倘若我們獲悉箇中的原委,非但不可能去攻擊、傷害對方,或許還會很敬佩他。任何事情都應交換立場,彼此都為對方著想,才能夠達到雙向的溝通。如果無法做到這樣,上級不願意和屬下溝通,屬下也不願意和上級交換意見。是以,我見一定要捨。

放大胸量,安詳自在——

人類真正的生命,在找尋覺悟的圓滿,而不關乎肉體一切的享受。您聽過任何一個有錢人,是因為其財富而立名萬世的嗎?沒有。唯有聖人的德行可以永垂不朽。歷來為王者,多如過江之鯽。如果當年釋迦牟尼佛繼承王位,成了印度的國王,那麼,今天我們就無從得知釋迦牟尼佛其人了。試問:印度歷代的國王中,你認得幾位呢?釋迦牟尼佛之所以永垂不朽,正因為他的慈悲、智慧、覺悟。兩、三千年來,受到佛法感染、薰習、加被,因而離苦得樂的眾生不下千萬人。所以,佛陀的偉大之處,就在讓我們找到生命的覺醒、覺悟。這才是我們今天最重要的課題。

人是很悲哀的動物,也是最會製造痛苦的動物。往往只是小事一樁,卻成天掛在嘴上。原本只是個小洞,搞到後來卻鬧得不可收拾,終至無法彌補。鎮日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困擾不已,苦惱無量。所以哲學家說:「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苦惱無量,人生實在太短促了。」所以,胸量要放大一點。當你將度量放大了,就能真正過著安詳的日子。要對治我見,就一定得交換立場,冷靜地思惟,對方何以要做此選擇?

2、我愛

利字當頭,戒慎恐懼——

‘我愛’就是私心,私心會引導人走入迷茫的森林裡。一個人執著於自己所擁有的,沉迷在自己的成就中,那麼,這個人已經迷失了自我。所以,我愛的觀念一定要捨。因為自私自利,往往會讓我們身陷在無法擺脫的麻煩當中。

以你們電信局發包工程為例,負責工程招標的某甲原本決定由某家有執照、品質優良的廠商承包,但另一家廠商恰巧是某甲的親戚,就跑來向某甲說:「某某,不要給這家廠商承包,我的價格比他更便宜,還可以讓你拿回扣,或是包個紅包意思一下。」這時,你就要小心了!有時候,我們一剎那的抉擇錯誤,甚至會讓你身敗名裂。只不過是些蠅頭小利,卻會導致你焦頭爛額,乃至一文不值。

碰到利字當頭時,你一定要好好冷靜。只要秉公處理,依循正當的程序和規定,發包給合法的業者,即使出紕漏,那是廠商的問題,責任並不在你。如果你在心裡盤算:「這家廠商價格比較便宜,又是我的親戚,更何況我還可以從中牟利。」就勉為其難的把工程發包給自己的親戚,如此一來,萬一出了問題,那就難辭其咎了。

愛你所做的事——

‘我愛’會讓自己失去理性,甚至面臨沒有選擇餘地的窘境。因此,我們要恢復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點。人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很有感情,而感情必須建立在理性上,理性則應建立在智慧上。意即智慧支持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情,使我們的心產生一種正確的水平線。那麼,你將不會誤導自己的一生。至於別人對自己有任何看法,那根本不重要。

人都生長在充滿苦惱的世間裡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喜歡聽好話,罕有人愛聽迫害性、攻擊性的語言,但聖人則不然。他二十四小時都處在感恩的心態中,對於語言的順耳、逆耳,並無個人的好惡.

家喻戶曉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妻子是眾所皆知的悍婦,一次,蘇格拉底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您時常教導我們要慈悲、忍讓,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師母的凶悍是遠近馳名的,您為什麼不教化她呢?」蘇格拉底說道:「正因為她如此的凶悍,如果我能夠容忍她,就能夠容忍全世界的人了。」這句話遂成了千古名言,其中確實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學問和智慧。由此即可得知,即使是一個很壞的人,他也能成就我們的修養。

所以,娶到悍妻的人有福報了。你現在應該改變一下對老婆的觀感,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和她吵架。她很凶,你就要這麼想:「她在成就我的修養。所以,能夠讓我動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的,非我老婆莫屬。」就這樣,把觀念轉變一下——愛你所做的事情,不要只選擇你所愛的事情去做。

愛你所做的事——因為你已經結婚了,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那麼,你就要愛自己當初的抉擇。接受現況,並調整自己的內在,否則的話,我們將沒有辦法過日子。我們可以把從前那種火爆、分裂、抗拒、斗亂的心態轉變一下,認為每一個人都在成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幫助我們。對我們好的,我們向他學習;對我們不好的,我們感恩。那麼,這個自私自利的[愛]就會放大。《孫子兵法》中曾說: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你不好好對待敵人,他就永遠在你面前,因為敵人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生命的意義在覺醒——

因為一直被牢不可破的觀念束縛著,我們始終找不到一個解脫之道,所以我們要接受佛法的洗禮。接受真理的薰習,你才能完成生命的覺醒,否則生命有何意義呢?

記得以前尚未學佛時,每到中秋節前夕,大約一星期前就開始期待了。到了中秋節當天,就約女朋友到植物園或是新公園去散散步,然後就坐下來發呆,再不然就是吃月餅、喝喝茶、吃柚子,看著來來往往的情侶......

我們每天過著毫無目標的生活。早晨起床、如廁、盥洗、上班、吃午餐、看股市行情······下班後,有家庭的人趕著回去煮飯,單身漢就到KTV、MTV等娛樂場所玩樂,直到筋疲力盡才回家,就這樣茫然、毫無所獲地混過一天。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到了今天,雖然已經年紀老大,卻還不覺悟。他從未思索過:有朝一日躺進棺材裡,自己什麼也帶不走。

因此,我們應該猛然警醒,要開始覺悟了——你所執著的色身,不是永恆的;你所執著的愛人,不是永恆的;你所執著的金錢,也不是永恆的。那麼,世間何者方為我們真正的生命呢?智慧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安詳才是我們真正要尋找的,解脫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

釋迦牟尼佛曾說:如果你今生今世沒有得到解脫,或許將生生世世做牛做馬,並不一定每一生、每一世都能做人,沒有那麼便宜的事。如果說,你生生世世都做人,那麼,牛馬誰來做呢?想想看,哪有這麼好的事?老是你騎別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果的定律是公平的,馬會變人,人也會變馬,這輩子你騎它,下輩子換它騎你。

如果投胎為畜生,麻煩可就大了,因為,即使講佛法,你也聽不懂啊!所以,諸位對於我們所愛的金錢、名利、色相、男女,固然無法完全捨,卻要看得很平淡。然而我們從小所受的學校教育中,除非極特殊的因緣,否則很少教導我們去追求灑脫、自在、解脫的思想。

3、我慢

傲慢之牆,自我束縛——

‘慢’就是驕傲的意思,換言之,也就是自尊心過份強烈。由於長時間太過於保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內心裡面變得很敏感、變得神經衰弱,別人善意的建議,他都會誤認為是惡意的攻擊跟傷害。由於太過於保護自己,以致內心裡容不下任何一個人,這稱之為驕傲、我慢。

人人都希望當個老大哥或是老大姐,來照顧別人、保護別人。大家都有慈悲、愛心,希望去保護弱者,但是,某些人雖然能夠發揮自己的慈悲心去保護弱者,卻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也不甩任何人。由於我慢,所以我們長時間生活在一種強烈的無知(沒有智慧)裡。

我們落入自己的陷阱,對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做種種的自我假設。在這些自我假設無法突破的時候,所存留的就是自己的看法。由於我慢的圍牆擋住別人,他的看法就永遠束縛在自己的知見裡面。

我慢的人不能接受別人對他的建議,也無法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是一種傷害。由於強烈的自我觀念,經年累月生活在暴烈的個性裡。我們不妨觀察週遭的人,無論男眾或女眾,只要是一天到晚生氣的人,他一定是很驕傲的。驕傲和脾氣是連在一起的,因為他不滿別人。

心懷感恩,調伏我慢——

人常常稱讚自己。這種我慢的心態要如何調伏?試想:世間比我們優秀的人有多少?我們雖然在社會上有一點成就,但就連眼前這隻小小的茶杯,也必須假手他人,無法自己製造啊!我們書寫用的筆,你也不可能自己製造,而必須仰賴他人的生產,所以,我們應當感謝那些製造筆的人。你會發明電燈嗎?當然不可能。所以,應當感謝發明電燈的人。我們要感謝的太多,自己實在沒什麼好驕傲的。就算你走的柏油路,也是工人鋪設的。乃至製造馬桶的人、清道夫,在我心目中,都是非常偉大的。因為這個宇宙的運轉,有的生命體份量比較重,有的比較輕,但是他仍然扮演著某種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慢乃障道根本——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個有德行的人,絕對不會驕傲的。一個驕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氣就暴躁,自然沒有什麼德行可讓人來親近。

一個有德行的人必須具備四個字:慈、悲、喜、捨。

慈——就是與樂,給你快樂。把你的痛苦告訴他,他會毫無條件的幫忙你。悲——就是拔苦,你有什麼痛苦,他會為你拔除。喜——二十四小時臉上都保持歡喜心,當你接近他的時候,會感到很溫暖。所謂「君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乍看之下,覺得很嚴肅,但當你親近他時,就會感到他非常的慈悲。捨——就是佈施、行捨。

廣欽老和尚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人,我們的煩惱就會減少。正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很有用的人、特別了不起的人,煩惱就於焉產生了。因為自以為了不起,自尊心自然就抬得很高,當別人在下面稍微動一下,高高在上的自尊就岌岌可危了。

因此,自覺很平凡時,內心就會很安詳。我就認為自己很平凡,在座諸位個個都比我行,所以,當我聽到別人攻擊我、傷害我、誹謗我時,我都覺得這很正常。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甚至可說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優點,優點是你們的。因此,別人對我有所批評,是理所當然的。

讓你贏,我並沒有輸——

釋迦牟尼佛自認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沒有煩惱。而大多數的人卻將自己當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於我們自覺了不起、不平凡,而過著煩惱不堪的日子。

像我們的立法院,終日爭執不休,民意代表彼此互罵。如果想要過得快樂,我們就該好好的學佛,如果有因緣學佛,卻錯失了良機,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佛法實在太偉大了。所以,我二十四小時都保持著很歡喜的心情。現在要讓我生氣,恐怕也很難了。縱然有,那也是相當罕見的。因為,當我們已經覺悟了人生,對世間的一切,就覺得沒什麼好爭執的。你要贏,就讓你贏,我也沒有輸啊!

與其兩人爭得臉紅脖子粗,倒不如轉個念頭,讓對方贏,自己也獲得解脫。你想贏,卻贏得忿恨不已;我認輸,卻輸得快活無比,這樣一來,任誰都要選擇輸了,又有誰要贏呢?

有一種人非常好辯,而且一定要爭勝,但他雖然在言語上爭贏了,卻贏得血脈噴張,夜不成寐。換做是我,就寧可選擇認輸。反正不和人爭辯,心情平靜,沒有所謂的勝負輸贏,當然可以睡得很安穩。在這種情形下,大家都要選擇輸,誰要贏呢?所以毋須爭執,有什麼意見,共同提出來,好好地檢討,不要使性子,不要暴躁,大家冷靜地研究,謀求解決之道。對治我慢,就是不要讓自己太過突出、太過於自我膨脹,縱然你身為高級長官,也必須慈悲地接納屬下的看法和建議,否則,你將聽不到他們的心聲。所謂民 主,就是可以容納更多的聲音。

我慢接近專制,太過於狂妄的人,不容許別人對他提出任何意見,而他也喪失了改正的機會。

4、我癡

沒有智慧就不能主宰生命——

我癡的意思是指愚癡、沒有智慧。擁有智慧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然而我們卻沒有智慧,聽人講是非,立刻被左右,落入是非的觀念。對於好朋友所說的事,並未經過查證,就信以為真,絲毫沒有運用理性的分析、判斷,僅憑感性的認同,因此,我們沒有一個人真正擁有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

愚癡是智慧的反義詞,沒有智慧的人,當然就是愚癡。由於沒有智慧,無法分辨事情的對錯、是非、善惡,因此,他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活得很困擾,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活得很快樂,所以,他沒有真正的生命。他的生命完全主宰在別人的口中,因為別人的語言、別人的反應而歡喜或悲傷,他何嘗擁有真正的生命。

天下本無事——

愚癡的人一天到晚搞動亂、搞是非,他不這樣做,就會覺得日子很難過。至於大修行人又如何呢?他與凡夫的區別在哪裡?此二者之間的確有極大的差別。

一個大徹大悟的人,即使有任何天大的事情,到他這裡,就沒有事情。天大的紛爭、動亂、不滿、攻擊、傷害,到他的內心裡就化為烏有。而我們凡夫則是聞風就是雨,尚未了解事情的全貌,就在那兒咬牙切齒了。他經不起人家一句話,受不了人家的傷害,他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歎。您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祈求別人給予讚歎、鼓勵,必須憑藉這些,生命才得以延續,那他實在是個很脆弱的人。他需要借助別人,才能完成內心裡的依靠。

一個大智慧的人不需要憑藉外來的讚謗。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壞,我依然對你好。你對我的好或壞,是你的因果;我對你的好,則是我的因果。無論誰造善或造惡,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因果。造業的人,必須負自己的因果。一個人沒有這麼好,你每天讚歎他,他不會成佛的;一個人沒有這麼壞,你每天攻擊他、誹謗他、無中生有,他不會下地獄的。因為,人必須對自己的因果負責,而非藉由你的語言,就可以評判一個人的是非對錯。

微密觀照,如如不動——

希望各位謹記:聽到任何是與非,應先冷靜,把事情查清楚。先閉上自己的嘴巴,不要像火雞般嘰嘰咕咕地四處散播謠言。講是非的人已經很可憐了,聽是非的人更可憐。你根本不是當事者,如何知道是跟非呢?你怎麼知道究竟是誰對誰錯呢?我們不能保有和諧的心態,正因為我們把自我意識分裂掉。這並非別人加諸於我們的,而是因為自己沒有智慧。你整天接受外來的訊息,卻搞不清對與錯。

其實別人的對與錯和我們的生死了不相干。如果我們接受佛法的薰陶,決心作為一個修行人,那麼,就應密密觀照自己的內在,二十四小時都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把自己的行為管好就好,目前就先做到這樣。談到大慈大悲,那還早得很,先學習不要生氣,就已經很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