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命,如波羅蜜例,倒語法也。歸義有二:一者歸投義,言世人至重者身命,舉身命而歸依,誠敬之至,無二心也。二者歸元義,舉身命而歸依,即是總攝六根,還歸一心也。娑婆言釋迦,西方言彌陀。先釋迦者,教所由興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聖,豈得辜恩?古有臨終焚香先供養釋迦者,正此意也。
疏文是對偈頌法義的逐句詳明詮釋。首先解釋初偈「歸命」二字,此為梵文「南無」之一種含義,是為倒裝語法。梵文表達是先名詞後動詞,漢文表達是先動詞後名詞。以梵文「波羅蜜」為例,梵文譯為「彼岸到」,中文釋義為「到彼岸」。是故「南無」不取「命歸」,而釋為「歸命」。
又「歸」之法義有二種:一者歸投義,意謂世間人至為寶重者是身命,今舉自己身命而歸投依怙,表恭敬之極,一心無二心。此歸投心態,如倦鳥投樹林,旅客投舊主,貧人投大富長者家,以求離苦得樂故。
二者歸元義,舉一己身命而歸依,即是總攝六根之別用,還歸一心之本元。《首楞嚴經·文殊選根偈》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精明者,即識精元明,第八藏識。吾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元依此一精明,分攬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各成根相,在眼名見,在耳曰聞等,以是根、塵、識三和合而成,故名六和合。雖然六用差殊,唯一精明所轉。今反六和合,還歸一精明。就路還家,平等一相。
蓮祖「請加」偈頌,首先歸命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茲因淨土教法乃由釋尊於此娑婆五濁惡世慈悲宣說而得以興起,是故宜感戴佛恩。蓮祖援引「孺子封侯」的故事,表達知恩報德不忘本之意。漢朝陳平未發跡時,為里社分肉甚均平,社老稱譽孺子(後生)善宰。陳平曰:「若使我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孺子遂以此知名。
漢高祖劉邦最初起兵時,魏無知向劉邦推薦陳平,說他才能可用,劉邦遂任命陳平為護軍中尉。在楚漢相爭之時,陳平與張良一道帷幄讚襄,六出奇計,最終戰勝項羽。劉邦得天下封功臣時,封陳平為戶牗侯。陳平拜讓道:「臣若非魏無知,怎得進事陛下?」高祖嘉嘆道:「汝可謂不忘本了。」乃傳見魏無知,給予賞賜,且令陳平仍然受封,二人一同謝恩。
蓮祖以陳平封侯尚不背本之故事,來闡明凡夫得以當生了脫生死,圓成佛道,豈可忘懷釋尊開顯念佛一法之深恩?昔東晉劉遺民居士,依慧遠大師專修念佛法門,預知時至,東林僧眾畢集助念。劉遺民對佛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知有阿彌陀佛,此香先當供養釋迦牟尼如來,次供養阿彌陀佛,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拜謝已,乃面西合掌,隨佛往生。此亦是知恩報德不忘本之公案。
《彌陀疏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