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之一 積極選擇
1、經常對孩子講事情的兩面性,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2、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賞識他們的長處,並告訴孩子積極看待問題的好處,讓他們對積極的選擇有切身體會。
3。對孩子存在的短處,要客觀看待,甚至積極看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4、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告訴他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5、在家裡營造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
好習慣之二 獨立是前提
1、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您可以製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2、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
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無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允許兒女不按我為他們確定的發展道路而獨立決定自己的夢想。「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衝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4、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
好習慣之三 強烈的責任心
1、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在家庭中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些適當的、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
2、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
經常和孩子講講家裡的花銷添置、人事來往,並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常聆聽他們的意見、採納他們的有價值的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心中油然而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3、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
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完全有能力駕馭。因此,父母們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4、強調做事的結果,使孩子養成凡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什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壞習慣。
好習慣之四 持之以恆的毅力
1、給孩子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並及時鼓勵他們。
2、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們一個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孩子做一個進步記錄。
3、從容易培養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孩子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恆。
有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長性,做事不夠堅持,也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的,因此只能「望孩子興嘆」。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出來,而培養習慣正是增強毅力的好辦法,可以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毅力會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逐步產生、增強;逐步產生、增強的毅力反過來又可以強有力地促進習慣的培養。
好習慣之五 充滿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個人善於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
2、自信在於積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敗,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議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立不切實際的奮鬥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3、培養孩子的釘子精神。
釘子之所以能釘在堅硬的牆裡,一是因為它很尖,也就是目標不很大;二是因為釘釘子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鎯頭,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們不是用鎯頭釘釘子,而是用拳頭砸擀面仗,就一定釘不進去,因為目標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給孩子講些類似的道理和故事,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標和力量之間的關係,併用釘子精神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用處,因此而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給孩子講這樣的道理,也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訴孩子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綠茵。父母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及與眾不同的特點,並及時發揚光大他們的特點。
好習慣之六 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點是給人發展的機會,張揚每個人的個性。
因此,無論是自尊還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們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合適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對像,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就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尊重。
3、尊重別人的勞動。
尊重人,不僅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人格,還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當他人把地掃乾淨時,你是否懂得愛惜;當朋友請你吃飯時,你是否懂得感謝……
4、尊重不同階層的人。尊重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既然是每個人的,就說明每個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因此,在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平等地看待他們,以心和他們交流,而不僅僅是憐憫和施捨。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盡可能地在家庭中創造民-主的環境,這是無聲的培養。
好習慣之七 保持誠信
1、父母以身作則,言行如一,對同事,對朋友,對鄰居,對孩子講究誠信,講話要誠實、有信用。
2、如果出現了問題,父母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責任。 責任其實是和信譽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責任在孩子身上,抓住這個教育機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3、給孩子建立一個「信譽存摺」,每次孩子做了誠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記上一筆,這樣就相當於給孩子一些鼓勵。時間久了,誠信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4、不存僥倖心理,不貪小便宜。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告訴孩子不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會毀掉你的信譽。誠實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身邊的人也會同樣以誠信來回報你。
好習慣之八 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裡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做,大家有興趣,對大家都有利,做得高興,玩得快樂,讓孩子體會「利人利己」的價值。父母不要僅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還要把自己的興趣加進去,讓孩子學會考慮父母的愛好和利益。
2、找一些損人利己、損人害己的報道拿給孩子看,及時與孩子討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孩子說說怎樣做人最適合。
3。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要讓孩子明白買賣成功的原則就是利人利己,我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商人賺了錢。如果讓商人賠錢,他肯定不會把東西賣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為他人考慮。可以先從身邊人做起,比如為父母著想,為爺爺奶奶著想,為同學著想等等。
好習慣之九 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學會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說:「我實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為他太不聽我的話了!」實際上,這樣的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應該說,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聽孩子的話,聽多了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他希望什麼,埋怨什麼,需要什麼。因此,建議父母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同時也要教孩子學著去了解周圍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圍和自己生活環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學會欣賞人。
一位專家曾經談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說有一次中外孩子舉行測驗,測驗後的分數讓孩子分別拿回家給各自國家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後,有80%不滿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而實際成績怎樣呢?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這說明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的父母習慣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所以,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要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讚賞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學會關愛人。
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點。教育的重要秘訣也是愛,我們常常說要愛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錯誤,也是這個意思。父母要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長輩,愛同學,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