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雙運是佛教的兩大特點

孫中山先生說過:「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這一段文字非常重要,可結合今天的主題「智悲雙運」加以理解。

要知道,智慧與悲心,是佛教的兩大特點,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一個人如果只有智慧、沒有悲心,那他的智慧就會成為邪慧。像有些高級知識分子,利用自己精通的技術,做任何壞事都非常方便,從銀行裡偷錢、貪污、搞假冒偽劣產品、製造危害大眾的食品……什麼都能做得出來。反之,一個人若只有悲心、沒有智慧,也是不行的。現在不少人做善事很積極,但沒有智慧的話,處理問題經常捉襟見肘,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而佛教中,不僅有教你為人處世的方法,還有前後世存在、因果不虛、人身難得、萬法皆空等甚深道理。明白了這些之後,你才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事也不會非常盲目、不辨取舍。

現在很多人把佛教看成迷信,認為學佛只是去寺院燒香拜佛,卻不知佛教思想博大精深,就算是西方哲學也望塵莫及。曾有一段時間,我把西方古代和現代哲學的書全部買來,白天晚上一直在翻,結果發現這些道理在佛教中都講到過,於是對佛陀生起了更大的信心。所以,佛教的智慧被稱為「哲學之母」,確實當之無愧。

而佛教的大悲,則是「救世之仁」。一個人如果通達了佛教,不但會具足世間、出世間的智慧,還會有遍及一切生命的慈悲。聽說這邊的廣東放生協會,是第一個政府批准的放生組織,宗旨為提倡「三生」,即維護生態平衡、弘揚生命價值、促進生活幸福,這個非常好。不過,若想從根本上落實這種精神,我覺得不能離開佛教的理念,尤其要懂得人與動物的生命是平等的。

如今提到人類生命的平等,相信大家都承認,不像以前在封建社會,達官貴人可隨意踐踏百姓的生命。但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進一步意識到,動物的生命也值得尊重,它的生命跟我們一模一樣,不要以為它天生就是人類的食物,可以隨便殺掉、吃掉。

在這個世間上,生命比什麼都寶貴。你生病時只要能活下去,一點機會也抓住不放,寧可舍棄所有財產、權力,也想讓自己多活一天。你如此愛惜自己的生命,那其它動物也是如此。所以,佛教提倡一切眾生平等,這一點,是其他宗教無法比擬的。

藏地著名學者根登群佩大師,也說過:「佛教的特點,不是處處發動戰爭,用武力去征服全世界。而是以比丘連螞蟻都不殺害的行為,感動了整個世界。」這種博愛的精神,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是誰都會嘆服。

2009年,全世界所有宗教在評獎時,佛教被選為「世界上最好的宗教」。這一點,你們也可以上網查詢。據統計,現今宗教有兩千多種,為什麼單單佛教會得這個獎呢?就是因為它有關愛一切眾生的慈悲,以及洞察萬法實相的智慧。這方面的道理,佛陀早在2500多年前就揭示得細緻入微,這也正是佛教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