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悅,即為孝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從我們懂事起,就開始讀書,幼兒園3年,小學6年,初中3年,大學4年,整整16年,父母用汗水、淚水和愛陪伴、守望著我們。大學畢業後,許多人又在外工作,陷入到陀螺一般的忙碌和勞累中,無暇顧及雙親。算下來,直到父母離世,把所有零碎的時間加起來,我們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超過兩年。

父母用一輩子的愛,只換得我們兩年陪伴。

即便是這有限的一點時間,也不全是愉悅。或許因為工作和婚姻,我們頂撞過父母;或許因為生活瑣事,跟父母慪過氣;也或許,彼此枯坐半天,沒有一句話。也就是說,父母一生操勞,卻並未換得多少歡樂。

父母悅,即為孝。而讓父母高興,並不是平時一兩個電話的簡單問候,年節時寄回的一筆錢所能解決的。有道是,父母心順,則為悅。而讓父母心順,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安靜地守在他們身邊,認真傾聽他們的嘮叨,像孩提時,仰望他們,給他們大人般的權威感受。

只是我們憋不住,以為自己長大了,該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了。於是,往往毫無顧忌地否定父母,以自己見過的世面,當面指出他們看法的淺陋,毫無遮攔地數落雙親見識的老套。一番滔滔不絕後,傷了父母的心。

兩代人隔閡的產生,更多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做子女應有的耐心。以為孝順,就是給父母買回來好多好多的東西,以物質光大門楣,愉悅父母。然而,物質的喧鬧過後,在心靈的距離上,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

因此,我們不如像孩提時那樣,坐在炕頭上吃飯,緊緊挨著母親;不如在客廳裡,跟父母回憶過去,陪著他們哭一回,笑一回;不如在雙親教誨時,坐在那裡靜靜聆聽,並不斷頷首應允……

其實,父母需要的並不多。他們要的,或許就是無論我們多大,都還是他們的孩子,聽話、懂事、尊重他們的意見,覺得他們還有用。

其實,他們要的只是,還能做我們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