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個地方的因緣觀強調對治,對治我們的愛取跟我見。

這個理觀,它的心是平等的,就是我們先把心帶回廣大的清淨心,然後再面對因果的水泡,這個時候是不取不捨的,是平等的。但是平等對我們是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矯枉必須過正。我們凡夫心本來不平等,我們已經是怎麼樣?往左邊偏太多了。所以你把它調正是不夠的,你調正以後要往右再多一點,這樣能夠最後產生平等。就是說,我們除了真如理觀的平等心以外,一定要加對治觀法。

比方說,我們觀察色身的不清淨——內身的不淨,外身的不淨;或者觀察感受——感受的生滅變化,不得安穩,所以是苦惱的根源。我們還要加一個「厭離身心」,透過不淨觀、苦諦觀,厭離身心。

第二個,我們要對治我見的顛倒。前面是對治貪愛。觀察我們能緣的「心」是無常的,無常變化,不能依靠。第二個,觀察所緣的境,這個一切「法」是不能掌控的,是無我的,所以「放棄主宰」。

所以,除了修中道實相觀安住真如(平等觀)以外,還要對治——對治愛取,厭離身心;對治我見,放棄主宰。這樣才能夠最後調伏我們的顛倒妄想。我們看總結。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四念處的各別觀,這以下是總觀。其實四念處觀的切入點是「無常」——因為無常,所以是苦。因為我們所有的快樂都要追求安穩,一個不安穩的快樂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無常故苦,苦即無我。既然我們生命是痛苦,那表示我們對生命是沒有掌控性的。如果你能夠掌握生命,你怎麼可能允許自己出現痛苦呢?所以無常故苦,從痛苦知道生命是無我的,所以無我而成就空性。所以無常「是生滅法」,是痛苦的根源,那怎麼辦呢?只有放下這一些生滅的假相,使令我們內心出現寂滅,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其實這句話簡單的說,就是你不能追求快樂。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句話可能對初學者會有點困難,說我修佈施為什麼?我修持戒為什麼?我就是追求快樂才修善法的。但是你追求快樂,你很難了生死,因為你要追求快樂,你一定會對果報產生執著,一定會的。那怎麼辦呢?諸位,如果你臨終要正念分明,你要把追求快樂改成追求寂靜。生命的目的不是追求快樂,是追求寂靜,你只要改變這個觀念,你整個生死業馬上沉澱下來。改變這個觀念就夠了,從寂靜當中去追求法喜。

所以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什麼叫「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是人生不能追求快樂,因為快樂裡面太多的過失。在這個快樂當中有煩惱、業力跟痛苦果報的過失。只有追求寂靜,才能夠遠離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