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信願本來就是一種觀慧。願力是一種智慧,信仰也是一種智慧。對不對?持名當然是一個止,就是無分別住。但是你要培養堅固的信願,這是一種觀慧所攝,是專注力跟觀照力。其實每個佛號都必須有專注力也有觀照力,兩個都要有。你要調伏要引導佛號,對不對?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修行人剛開始只管念佛就好了,因為你問題不大,你遇到的都是表層妄想。
但是當表層妄想調伏以後,你開始面對你的無始妄想。我跟你保證,你這個佛號絕對不夠用。如果你念佛念到第十天,你就知道怕了,你根本不是它的對手。那勢力之猛,那時只有用智慧面對了。你用佛號壓它試試看。所以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後發瘋,就是這樣。你不能跟它硬對治的。所以般若波羅蜜是說,你要找它的根,從根本上去對治,你不能在作用上跟它對治。因為它那種虛妄的力量很大,你必須從它的根——覓之了不可得著手。這個我們無分別智會說到。
佛陀對治妄想是非常有方法的,他是用方法。一棵樹充滿了毒的水果,最好的方法,是把這棵樹從根切斷,是吧?
所以念佛,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佛。諸位!為什麼不能一路念佛呢?因為你流轉太久了,你心中有很多的執著。如果你是一張白紙,開始念佛,如果你今生才有生命,你什麼觀都不要修。我們之所以要修觀,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來在流轉當中,隨順於妄想、隨順於娑婆世界的力量太大了。你現在要順從本願,要先把順從娑婆世界的力量先消掉。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只欣求極樂,要多一個厭離娑婆?這就是一種抉擇。你放棄了娑婆世界,欣求極樂世界,這就是一種觀慧。佛教所有的修行,一定有止,一定有觀的。外道只修止不修觀,佛教一定要有般若波羅蜜。只是說每一個法門的觀慧,它的內容不太一樣,重點不太一樣,但是一定要智慧,沒有例外。大乘佛法的八宗,沒有一個法門是不需要智慧的,沒有!當然淨土宗的觀慧跟一般聖道門的觀慧,它的重點不太一樣。我們重在調伏、引導,我們不重在斷,你只要調伏就可以了。它一方面調伏,一方面修皈依,對彌陀的皈依,兩個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