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多年,主要是談如何離苦解脫、如何去除貪瞋癡、如何淨化心,主要是談心的問題。心態是心的表相,心態是心的導向,本篇作者楊先生,因為「正面的心態」而使得他的企業有了正面的發展,此種「正面的心態」,相信也應該應用在家庭裡、在親朋間、在待人接物中,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都知道,人成則佛成,成佛須先成人。
人生成功重要的一環在於建立「正面的心態」。
成功的人士,往往能學會用「正面的心態」去看問題。每一個人一定有其優點和缺點,成功的人士,往往能盡量發揮人們的優點,而迴避他的缺點,其中包括自己。
所以「古之名訓」說,用人之道,但取其長,不計其短。如果一個團隊能建立這種思維,就能建立一支能幹的團隊。
在日常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往往有「順境」與「逆境」。成功的人士,往往在「順境」中能「居安思危」,「晴天砍完下雨柴」。即天氣好的時候,要把下雨日子要砍的柴也完成,因為下雨天,上山砍柴是很辛苦的,效果也是很差的。因此,當天氣好的時候,要多砍一些柴,往市場去賣,有些積蓄,當下雨的日子,在家休息也不至於「餓肚子」。
而在「逆境」中,成功人士往往看成是「磨練」自己的好機會,古語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逆境往往令人奮發圖強,從而不斷上進,而安樂的日子往往令人沉醉,從而甘於安樂,不求進取,最終落後。
所以成功人士始終能用「正面的心態」去看問題,而失敗的人士往往是用「負面的心態」去看問題。
「正面的心態」還包括從積極的方面去思考問題,從好的方面去看問題,挖掘事件的機會,並能利用事件的機會,時刻注意用這種態度去「調控」自己的心態。
「負面的心態」往往受過去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他們容易從壞的方面看問題,悲觀、消極,最終只能走向失敗。
「正面的心態」,包括「培養正確的思維模式」,「正確的思維模式」是一切從大局著想,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為「公」著想而不是為私打算,所想、所說、所行、都是「先利人,後利己」,時刻從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易地而處」、「過得自己過得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理問題時,盡量做到公平、公正,並盡量增加「透明度」、也就是「公開」。這樣,一個企業就能有凝聚力、就能團結、就能有競爭力、就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社區式企業」。所以,「正確的思維模式」加上積極的進取,可以使一個企業獲得巨大的成功。
相反,消極的、破壞性的心態容易摧毀所有的成功,正如:「UNIQLO」的創辦人柳井正親筆所寫的一本書,其書名是「成功一日可以丟棄」,可見「破壞性心態」的力量。如果繼續下去,它最終將破壞人的健康。
「正面的心態」包括「專心致志」,「專心」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的目標,並且找到達到目標的適當方法,同時,能夠持之有恆,不到目標,誓不罷休。
「富合作精神」,科學家在風洞試驗中發現,成群的加拿大雁以「V」字形飛行,比一隻雁單獨飛行,能多飛72%的距離,人類也是一樣,只要能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爭鬥的話,往往能走得更遠而且更快。
「正面的心態」有賴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令人立於不敗之地,壞的習慣會把人從成功的神壇上拉下來。
常常做一件事就會成為習慣,而習慣的力量的確大極了。但人類內心也有一種「天生的良知」,也就是人類既然有能力養成好的習慣,當然有能力去除他們認為不好的習慣。
在現實中,往往是「學壞易、學好難」,所以出現「知易行難」的現實,但是難並不等於不可能,所以古語云:「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