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加快,都市白領壓力也很大,但有一些壓力是可以避免的。美國《赫芬頓郵報》近日總結了10種會誘發壓力的不良生活習慣,遠離這些習慣有助於全面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1、沉湎於數字媒體
由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到2015年,普通人平均每天會花16個小時來接觸數字媒體。這種行為會導致用戶產生孤獨感、工作倦怠感和技術上癮。最好定期遠離數字媒體。
2、壓抑感情的宣泄
刻意迴避煩惱反而會讓人焦慮不安,壓制情緒會讓壓力內生化,從而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和行為科學系副主任大衛·施皮格爾說:「迴避並不是最佳策略,越是迴避,事情就會變得越糟糕。對造成壓力的事件採用積極的方法應對,就能增強對它的掌控能力。」
3、久坐不動
研究表明,缺乏運動會給人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挫敗感,鍛煉能很好地克制焦慮情緒。移動身體能讓大腦釋放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低強度的鍛煉能降低人體內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含量。體育鍛煉還能提高認知功能。
4、為金錢犧牲愛好
有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財富會引發壓力效應,破壞幸福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認為,很多人相信錢可以使我們感到幸福,但事實上,除了那些極度貧困的人,錢並不一定能買來幸福。
5、追求完美
完美主義者希望把一切事情做得都完美無瑕、這會迫使他們處於壓力境地。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大衛·伯恩斯認為,普通人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力爭把事情做好即可。培養感恩之心有助於完美主義者適度降低他們的預期水平,從而減輕承壓水平。
6、對一切事情分析過度
反覆思考只會增添更多的焦慮情緒,尤其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赫芬頓郵報》2013年刊載的一篇文章顯示,這種過度思考的傾向會破壞心理幸福感,阻止了人們實現生活目標。
7、購物成癮
據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顯示,傾向於物質至上的參與者出現創傷後應激症狀的可能性較高,他們強制性或衝動性購物行為的幾率會增加。研究人員還發現,物質至上主義者會增強壓力的不良效應。
8、介入別人的壓力
如果你為了友情很輕易地介入朋友所面臨的困境,那麼你就會承受所謂的「二手壓力」。美國壓力研究所研究員海迪·漢納認為,大腦很敏感,當人們接近別人的壓力圈時,就會向大腦發出感到擔心的信號,讓人容易做出承受壓力的倣傚行為。
9、認為壓力所引起的睡眠障礙不重要
短暫的壓力並不會影響睡眠。但不重視這種現象,進而導致長期缺乏睡眠會讓人易激惹性增強,更難處理壓力。《赫芬頓郵報》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全美範圍內的調查顯示,忽略因壓力造成的失眠問題會讓人進入惡性循環中。
10、過分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統計,有約76%的美國人認為金錢是他們生活中壓力的主要來源。為了達到收支平衡而努力奮鬥不僅會引發焦慮感,還會影響到認知能力。行為經濟學家進行的研究表明,財務壓力還會導致智商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