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避免饑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又被稱為珍珠黃、瑪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國農民所重視。中國的耕地總面積,雖然僅佔有全世界耕地的百分之七;但是,此神奇的大豆,卻養活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不僅如此,它現已成為西方飲食中的一種主要材料;將來它亦是避免人類饑荒的重要武器。

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它能在貧瘠的土壤上繁殖生長。大豆的根莖又可供養根瘤菌的微生物群,這些根瘤菌能固定游離的氮素,使之合成含氮物,為植物提供養料,使得多年同耕的一塊土地土壤肥沃。大豆本身不但營養豐富,易於生產,且它的用途亦繁多;其中用大豆製成的食品總不下幾十種之多,諸如豆芽、豆漿、醬油、豆醬、豆油、豆餅、豆粉、豆腐等。

大豆於一七一二年首次在西方公開推介,於一七六五年由東印度公司水手薩穆爾,鮑文從中國把大豆種籽帶往美洲。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歐美科學家曾有多次科學的報導: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中使用大豆;大豆蛋白質含量比肉類來的高;至於大豆的消化程度、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含量等問題,營養學家亦證明大豆確實比其他食物好。

在第二次大戰前,大豆在西方國家並沒有大量的需求;中國一向是世界市場上大豆主要的供應者。戰後,由於種種因素,美國成為世界大豆市場主要的供應來源。從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八五年,美國大豆產量增加了十一倍,美國在一九八七年一年輸出了價值三十九億元大豆和價值十五億元的大豆渣和大豆油。從大豆所提煉出來的豆油,又可用來製造人造牛油、蛋黃醬、油酥、沙拉醬和植物油,其餘剩餘的部分又可做多方面的用途。甚至,大豆曾經是工農業結合最理想的農作物:亨利·福特曾聲稱他每製造一輛福特汽車,要使用一蒲式耳的大豆。為了引起公眾對大豆的重視,他曾以斧頭劈擊用大豆提煉的塑材製成的汽車行李箱蓋,用以證明它的彈性。不論直接或間接的,大豆現已在東西方飲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例如:「豆腐與豆漿」,就是東方流行的兩種食品。

然而,利用大豆來對付第三次世界饑饉的問題。斯里蘭卡政府在一九六○年代開始注意營養不良的問題,著手物色新食物來源以補助蛋白質的供應,結果它找到了大豆。礙於外匯限制,斯里蘭卡無法進口大批的大豆製成品以助患有蛋白質缺乏的一半兒童。後來,一個由聯合國發展計劃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美國經援合作組織合辦的「大豆計劃」,開始把大豆引進該國。

大豆屬溫帶植物,從種植、儲藏到製成食品,都需在較冷和乾燥的氣候下進行;所以,大豆計劃對斯里蘭卡而言確是嶄新的事業。又,為了使大豆粉普遍化,該國政府曾呼呈在國內面粉中加入百分之五的豆粉;可是國內最大的一家面粉廠卻拒絕參加。於是,該國又另立了一項計劃,希望利用大豆來代替斯里蘭卡人廣用於烹調的椰子粉;正因此,政府興建立了一所工廠,生產全脂豆粉,並以「王公豆粉」之品牌上市,就在產品大量出廠時,椰子的歉收,致使「王公豆粉」首次暢銷。

斯里蘭卡的研究人員在大豆運動中難受了幾次的挫折,但大豆運動仍不斷的進行;例如:實施多樣化的計劃,大豆小吃品及其他產品,大豆素肉、西普沙代乳粉等。學者專家們現以斯里蘭卡政府的經驗為例,希望其他發展中國家亦能傚法該國,使營養又適合各種用途的大豆,能夠大量代替其他肉類或蛋白質的來源。大豆!希望它不再被漠視了,它可能成為避免人類饑荒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