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跟想像是生死的兩個病根

到正宗分的時候,佛陀就問阿難尊者一個問題。

他說,我今問汝,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當初發心要出家,你阿難尊者是王子嘛,你願意捨棄世間的五欲,跟隨佛陀出家,過清苦的生活,那你當初你說是攀緣佛陀的相好,你為什麼出家呢?你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嘛。你說,哎呀,我要出家的話,我沒準也像佛陀一樣長得這麼莊嚴。

那麼你依止佛的相好而出家,你當初是將何所見?誰為愛樂?你那個能見的心是誰?那個愛樂的心是誰?把見跟愛樂,見是一種感受,愛樂是一個想像,佛陀先按定這兩個病根,就是說,你當初的感受在哪裡,你當初的想像又在哪裡?

阿難就白佛言說,他就很誠懇、很坦白地說,其實我當初見三十二相產生愛樂,是用我的心跟目,用我的眼根接觸佛的三十二相產生一個美好的感受,然後用我的第六意識又產生很多很多的想像,由於這兩個美好的感受跟想像呢,來刺激我願意捨離世間五欲的快樂而修學聖道、了生死。

那麼這段經文,蕅益大師說,佛陀在治病之前,先找出病根。阿難尊者的病根在哪裡?生病是有病根的嘛。

你看我鼻子過敏,病根在肺部。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根,那麼煩惱也是有它的根。那麼我們為什麼好端端會起煩惱呢?你為什麼會犯罪呢?它有它的根。根就是感受嘛。他遇到境界的時候,他產生美好的感受、產生顛倒的想像,然後就住在感受、住在想像,他肯定要造業的嘛!

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件事情,我們常常說,心想事成,對不對?心跟想有沒有一樣?

不一樣。

心是不生滅的,眾生本具的,但是心跟外境沒有關係,你不管外境有沒有刺激我,我心就是心,那個明瞭的心性、現前一念心性叫作心。

想像它是要外境刺激的。外境刺激你,你才會「乓」,產生一個想像出來。

本經上說什麼叫心呢?平靜的大海叫作心。什麼叫妄想呢?境界風一吹,大海當中產生一個水泡,就是妄想。

心是一個清淨本然、週遍法界的明瞭性。本來我們應該安住在一念心的。但是不幸的是,我們喜歡活在妄想,我們喜歡住在水泡。

這個地方是道出了一切眾生的病根。

打妄想是可以理解的,有情眾生哪一個不打妄想?因為你前生打很多妄想,它肯定有等流性嘛。但是我們不應該住在妄想裡面。

所以本經它沒有告訴你不打妄想,因為不打妄想是強人所難嘛。

你第一念根境接觸的時候打了一個妄想,但是你馬上迴光返照——它是因緣和合的假相,你不能住。你一住上去你就完,

你就造成了:第一個、你身心不安穩,第二個、啟動了生死的力量,造成輪迴性。

所以在這個地方,佛陀先把眾生、阿難尊者的病根找出來,說你當初發心出家,你見我的相好,你是用什麼來見、用什麼來愛樂呢?就是你的感受跟想像這兩個是生死的病根,因為我們住在上面,就帶動了輪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