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大師禪淨雙修的思想

(一)由禪入淨的實踐

圓瑛大師,福建古田縣人,十九歲於鼓山湧泉寺拜增西和尚為師。二十一歲從福州到江蘇常州天寧寺,親近禪宗尊宿冶開禪師修禪六年。時常定境現前,身心廓然,曾於定中悟後寫了一偈:「狂心歇處幻身融,內外根塵色即空,洞徹靈明無罣礙,千差萬別一時通。」到了二十六歲又往寧波天童寺,依從寄禪和尚,一心參究。在二十八歲的冬天,又在禪七之中,定功得力,身心俱空,又說偈云:「山窮水盡轉身來,迫得金剛正眼開,始識到家無一事,涅槃生死絕安排。」自從三十六歲以後,淨土機緣成熟,因閱讀永明延壽大師和雲棲蓮池大師等許多淨土法門經典著作,開始深信淨土念佛法門。從此就努力於禪淨雙修。由事念而歸理念。正如永明大師《四料簡》說的:「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圓公大師後來數十年,力弘淨土,到處講經說教,勸人念佛。曾經講演《阿彌陀經要解》、《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起信論》、《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等許多淨土法門的經論多遍,並對上述經論著有講義流通於世,利益眾生。又曾經講過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和《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力勸修念佛法門,普度眾生,同生西方極樂淨土。

在他七十六歲病勢嚴重時刻,還是一心念佛,囑咐隨侍左右的許多弟子說:「我今身心,尚感安樂,無掛無礙。出家人置生死於度外,以疾病為助緣,餘號「三求堂主人」,平生都以求福求慧求生淨土為宗旨。現在福慧已求,最後只有求生淨土。汝等立身處世,須以三求為正確修學方針。更希望廣大佛教道友、信徒,以此三求為真正學佛宗旨。」並說偈云:「唯有一宗事,但念阿彌陀,求生於淨土,上品紫金台。」過去有一行腳僧寫了一首偈說:「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圓公大師把它改為「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前程何處是,念佛度春秋。」又囑咐弟子寫了一張紙條貼在病房的牆壁上:「來者念佛,是真蓮友。」由此可知,先師雖身染重病,早已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記得一天晚上,在大眾為他助念迴向以後,要諸弟子到床前,格外叮囑說:「汝等念佛,隨時都要攝心靜念,識取自性。現在我來問問你們,剛才你們念佛,可知道這一句佛號聲音落在何處?速答!速答!」圓公老人病中開示,使我們得益不淺,對於淨土念佛法門,更加增長深信切願,意志堅定。

(二)圓瑛大師的勸修念佛法門

圓瑛大師為了弘揚淨土法門,除了已出版許多淨土經典講義外,還著有《勸修念佛法門》一書,現將本書內容介紹如下:

(1)念佛法門發起因緣:念佛法門,又稱淨土法門,又名蓮宗。又曰淨宗。乃是釋迦如來至極悲心,觀機施教,觀察眾生之機,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無問自說,說出一卷《佛說阿彌陀經》。不假他人發起,即告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自唱極樂依報,彌陀正報,二種名字。此萬世持名念佛從出之大源,乃金口所親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議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行惡事,口說惡言,意起惡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門,能令眾生三業清淨,即是修行之法。今試驗之,有一眾生,聞此念佛法門,深信不疑,願生淨土,實行念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字字從心生起,字字從口念出,字字從耳聽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心中唯有佛,佛外更無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則意業清淨,此即是意業修行。口念佛號,不說閑言,古人云:「少說一句話,多念幾聲佛。」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此即是口業修行。眾生身業,都為意業所驅使。意業不起念,身業無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攝,則身業清淨。此即是身業修行。如何說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舉念佛能令三業清淨,可為修行之明證矣。

(3)念佛最為穩當:唯有念佛法門,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心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之願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實念佛,無不往生淨土。只要抱定一句佛號,一生持念到底,常為諸佛之所護念,常為佛光之所照燭。一生求生淨土,自不至錯入歧路,亦不會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遺忘之危殆。

(4)念佛殊勝方便:念佛殊勝方便,即是可普攝群機。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總堪修。人不分男女貴賤,處不論寺廟俗家,時不拘閑忙動靜,但肯一心念佛,無論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輪迴,其殊勝為何如也。

(5)念佛能消業障:一切眾生,自從無始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從迷積迷,以歷塵劫。起心動念,多造惡業,能為障礙,即障蔽自己佛性。業障不除,佛性不得現前。故我釋迦如來唱此念佛法門,教人消除業障。經云:「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以發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現前。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滅罪,亦復如此。

(6)念佛莫求福報:世間有人,發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問之曰:「汝精進念佛,所求何事?」則答之曰:「為修來世。」如是之人,就是念頭打錯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門,乃是為著娑婆世界眾生,備受眾苦,逼迫心身,無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離娑婆之苦,得極樂之樂。今念佛不願往生西方,乃願再生人世,享受人間福樂,實為可惜。殊不知人間,萬般都是苦、空、無常、何有真樂?縱得榮華富貴,得受世間財、色、名、食、睡,五欲之樂,此等快樂,都非真樂。

(7)念佛能斷煩惱:煩惱之為害甚大,名目雖多不出兩種:一為我執煩惱,二為法執煩惱。一句彌陀如阿伽陀藥,能醫眾病。世間之藥,尚有殊勝功用,以一藥能醫愈眾病。何況萬德佛名,念之豈不成益。餘每當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循環往覆,念之數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又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歷時少頃,即心神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又當寫經之時,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不覺辛苦。故每教弟子寫經念佛,依教而行者,頗不乏人。因此而念佛進步,能得真實受用,少起煩惱。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門,雖可橫超三界,速了生死,而於臨命終時,是一最大關頭。果然平日信願深切,淨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亂,或得事一心不亂,自可預知時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緣,不能為礙。則其往生也,如入禪定,一彈指頃,托質寶蓮,業卸塵勞,神棲安養,圓證三不退也。

(9)念佛具足三學: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門,可謂大陀羅尼門,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不出經律論三藏。三藏所詮,即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經為定學藏,律為戒學藏,論為慧學藏。一句彌陀名號,一心稱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學。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三學?楞嚴經云: 「所謂攝心為戒,由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10)念佛普攝群機: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有知覺,但發真心,無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稱念六字洪名,不必廣學諸法。善導大師云: 「若要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具契機之一法,專精緻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

(11)念佛可度眾生:夫念佛法門,以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離苦得樂。一往觀之,似屬小乘,但為自利。實際論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開見佛,親聞佛法,證無生忍,得身、口、意三輪不思議業,普人塵剎,廣度眾生。而因中厭苦者,正欲拔眾生之苦也,即菩薩之大悲心。因中求樂者,正欲與眾生之樂也,即菩薩之大慈心。何得謂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諸佛慈悲之所護念,彌陀願力之所攝持,命終往生,經登不退,任運進修,直至成佛。《彌陀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觀一生補處之句,一經往生。即是最後身,豈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約事而言。若約理說:「念佛功深,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心佛圓融,自他無二。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證唯心淨土,見自性彌陀,即成佛道。其圓頓為何如耶?」

圓公大師經常教導弟子,修持念佛法門,要天天發願迴向:「願消累劫諸業障,願得福慧日增長,願盡此身出娑婆,願佛接引生安養」。他先專禪宗,後弘淨土。禪淨雙修數十年如一日。在他圓寂前夕曾吟詩一首總結一生的修持。「禪淨雙修數十年,了知淨土即深禪,有人問我其中意,雲在青山月在天」。佛教自從漢明帝時代傳到中國至現在,根據北傳佛教,是將近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而淨土法門自東晉廬山初祖慧遠大師以來,都是弘揚淨土法門勸大家念佛,最傑出、最聞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過到了十三祖。實在是信仰淨土法門大力宣揚淨土宗的尊宿大師等,真是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我們看看《淨土聖賢錄》和《往生傳》,而修持淨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數也數不清。不但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讚揚彌陀經念佛法門,就是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諸大菩薩,也有種種開示,或迴向偈文讚揚淨土。就像馬鳴、龍樹,天台智者大師,以及蓮宗諸大祖師,都是異口同聲,弘揚淨土法門。這真是萬人信仰,萬人念佛、萬修萬人去的無上法門。所以中國各大叢林,以及中小寺廟庵堂的早晚課誦,都把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作為每天必修的功課,乃至打念佛七,分為一天、七天、四十九天三種。更有剋期取證的、九十天般舟三昧,與常行念佛等。這種方便儀規,都是勸人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的。

真所謂「是男是女總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說:「淨土文言言可信,往生傳靈跡非虛」。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說:「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又言:「說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廣發大心,是以暫持聖號,勝於佈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為,發心原為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於生死之海,西方決定往生」。大師這幾句法語,我們要切記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現在我再來介紹一個歷史故事。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候,他的弟子中間,有一對弟兄名叫周利和槃特伽。意譯叫做大路邊和小路邊。他們的母親,養大兒子時候,急急忙忙回娘家去,時間來不及,就養在大路邊上。到了養第二個兒子的時刻,又來不及到娘家,又養在小路邊,這就是他弟兄的名稱。大路邊、他個性非常聰明。小路邊、他素性十分愚笨。弟兄二個都跟佛出家。但是佛對新出家的弟子,要持戒修身,以戒為師。出家弟子,要每天摩三次頭。因為一摩頭,就提醒起來,自己是一個光頭的和尚,就應該更好持戒修心。在摩頭時刻,要念四句話,就是,「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就是說守口如瓶,不要妄言、綺語、惡口、兩舌,這是口業清淨。攝意,就是心中不起貪瞋癡三毒之心,這是意業清淨。身莫犯殺生、偷盜、淫慾,這是身業清淨。就是說比丘要三業清淨。

第二句就是說佛弟子修道人,不要惱害一切有情眾生。第三句就是對於外道所修的無益苦行,出家人應當遠離,不要盲修瞎練,徒勞無益。第四句就是說,我們出家修行之人,一定要依照佛所教導這四句的道理去修行,去學道,那一定會度脫三界生死輪迴,可是槃特伽對於這四句話,念來念去都念不會。背來背去也背不出來。背了頭二句,再去背後二句,等到後二句背好了,又把頭兩句忘記了,這樣一來,真是得前遺後,得後遺前,讀了好久,後來又請了五百羅漢輪流去幫助他,也教不會,這怎麼辦呢?他的哥哥周利看到弟弟這樣愚笨,感到十分難為情,沒有辦法,只好要弟弟還俗去,可是槃特伽人雖然很笨,道心很堅、苦志清修,堅決不肯還俗。就呵呵大哭起來,有的弟子,就將這件事去稟告釋迦牟尼佛。我們佛是大慈大悲的,因此就派人去叫槃特伽來問:「你為什麼哭得這樣傷心呀?」槃特伽說:「因為我太笨了,四句偈子,背來背去都背不出,周利一定要我還俗,所以哭了。」

佛陀是隨機設教,方便利生,隨手指門後一把掃地的掃帚,對槃特伽說:汝四句偈都背不出,但是這掃帚二字,你記得牢麼,會忘記掉麼。槃特伽說:這掃帚二個字,我背得出。佛說:你聽我的話,四句話你不念了,只要你天天念掃帚、掃帚,槃特伽人雖愚笨,心是正直,聽佛教導,天天念掃帚掃帚。專心誠意念掃帚,發奮圖強,照樣念來念去,念了三年,把心中所有見惑思惑的塵勞煩惱,掃得乾乾淨淨,證到不生不滅的偏空涅槃,居然成了阿羅漢果。通過槃特伽一心淨念掃帚,得證涅槃這事實,充分說明了我們能夠堅定信心,一心念佛,一定會往生西方,花開見佛。希望大家清淨身心,精進念佛,朝著這條光明大道,奮勇前進吧!

我們可以仔仔細細地看一看,淨土宗和其他許多宗派的大德高僧、都有很多牽連的關係。有很多法師,先修別宗,弘揚別宗,然後歸心淨土,弘揚淨土。撰述淨土各種經典。像這種情況,歷代以來,是不乏其人。

唐代時期就有窺基法師著有《阿彌陀經通讚疏》三卷,《西方要決釋疑通規》一卷。善導、道鏡二人合集的《念佛鏡》二卷。到了五代末,杭州永明壽禪師撰述有《萬善同歸集》三卷,《神棲安養賦》一篇。宋朝初期,就有禪宗、天台宗、律宗等許多高僧,除弘揚本宗之外又兼弘淨土。就像雲門宗的天衣法師、義懷法師和他的弟子慧林等等,著有《勸修淨土說》。曹洞宗的長蘆法師撰有《淨土集》。天台宗神照、本如兩位法師,仰慕廬山之風,他們也結了白蓮社一心念佛。律宗的靈芝、元照法師,他們原來專弘南山律宗,後來兼修淨土,也著有《觀無量壽佛經義疏》、《阿彌陀經義疏》。結蓮社念佛的風氣,到了宋代更加興盛起來。就從省常大師組織的「淨行社」開始,相繼而來的,就有知禮大師的「念佛施戒會」等二十多處。其中象靈照大師的「淨業社」,參加的四眾多達二萬人左右。到了元代,大力弘揚淨土的法師也很多,就像宋末元初,臨濟宗的明本禪師,他把禪宗律宗經教和密宗融會在一起,修行淨土禮淨土懺法。還有普度大師著有廬山《蓮宗寶鑒》。到了元末明初,就有性澄大師撰述《阿彌陀經句解》一卷,大佑法師著有《阿彌陀經略解》一卷。幽溪大師著有《淨土生無生論》一卷。

到了明末,就有蓮池大師、憨山大師、澫益大師和他們的弟子,有的提倡禪淨一致,有的提倡性宗相宗融合一起,但是最終都會歸於淨土法門。就像蓮池大師那樣的,他本來是修禪宗,後來又在雲棲一心念佛、專修淨土。還著有《阿彌陀經疏鈔》四卷。可是在這部疏鈔裡面,就用賢首宗言語來解釋淨土法門的教義。憨山大師,他在年輕時代,也是致力於禪教,到了後來,也專修淨土,二六時中,一心念佛,著有《憨山大師夢遊集》。在這部書中,就有念佛切要的文章,開示淨土法門。澫益大師原是專弘天台宗,可是他在自修方面又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著有《阿彌陀經要解》一卷。特別是用天台宗的教義解釋彌陀經淨土法門,更撰有十種弘揚淨土的著作。到了清初,就有省庵大師,撰述有《勸發菩提心文》發揚淨土,勸人念佛,還吟詠《淨土詩》一百零八首,讚揚淨土和《西方發願文》一卷。

到了清末時期,就有幽溪大師的後裔玉峰大師等撰有《淨土隨學》二卷,《念佛四大要訣》等各一卷。眾所周知的佛學大家楊仁山居士,他一生精通大乘和小乘許多經論,可是他自己是以淨土為歸宿,一心念佛,願生西方。他自稱是教宗賢首,行在彌陀,數十年如一日,念佛無有間斷。著有《觀無量壽經略論》一卷。近代淨土宗泰斗印光大師,一生提倡「老實念佛」、「死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著有《印光大師文鈔》四卷,專弘淨土,就是我的師父圓瑛大師,他老人家也是先修禪宗,後弘淨土,著有《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等大量淨土法門的經典講義。除了上面所提出的許多淨土宗大德法師之外,從唐代以來,經歷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特別是近代,在這一千多年中間,還有更多難以數計的淨土大德高僧,專心致力,弘揚淨土,自行化他,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極樂世界。在這漫長歲月裡,更有四眾弟子,發菩提心,深信切願力行的真是無量無邊。

總而言之,淨土法門,在我們中國實實在在是收機最廣,影響最大。歷代以來得到廣大教徒的信受奉行,其主要原因,由於它是最方便、最簡單、最穩當、最疾捷、最圓最頓的無上法門,最後我懇切希望大家,對於淨土法門要深信無疑,一心念佛。正如圓瑛法師所教導的,「求福求慧求生淨土,念佛念法念侶僧伽」,共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

願我臨終無障礙   阿彌陀佛遠相迎

觀音甘露灑吾頭   勢至金台安我足

一剎那中離五濁   屈伸臂頃到蓮池

蓮花開後見慈尊   親聽法音可了了

聞已即悟無生忍   不違安養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眾生   巧把塵勞為佛事

我願如斯佛自知   畢竟當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明暘法師《佛法概要》第七章 淨土法門在中國的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