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境安適,般若無緣

每天晚上要給自己一個總結:今天我的言語行為、我的心念,有沒有離開過失?如果把昨天的煩惱帶到了今天,當下就要給自己呵斥的,絕對不能把它再延續到明天。

二祖雪地斷臂求法,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達摩祖師只是對他說:「你要安心,把心拿來,我給你安!」二祖言下就悟了。我們學了很多,也可以說一直在修,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悟道呢?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其中的一個原因,如果每天只是睡好、吃好,修行上一點壓力也不給自己,恐怕還差得很遠。

《禪林寶訓》裡面有講到,真如禪師,他睡覺的枕頭是用一個圓木做的。因為圓木做的枕頭又硬又圓,頭一動就會滑走。當枕頭一跑,他馬上就起來精進用功辦道。別人對他說,你這樣修未免太用心了。他回答說:正因為我對般若真心沒有真正地體證理解,所以才需要勤奮地來要求自己。

以往的那些有成就的修行者,也都給過我們這樣的教誨。能老上師的座右銘這樣寫道:「養生優厚,病難更多;順境安適,般若無緣。」

當然,悟道在於心。但是我們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來出家?因為在世間染緣易就,讓自己墮落的因緣太多,所以我們來出家。尤其住在常住,不用操心,只要一心辦道就行了。我們不能得證的另一個原因:我們的心用得太多了。古德一再地說要至心辦道,什麼叫做至心辦道?我們自己可以去體會。

曾經有位大德在修證的過程當中,一開始特別喜歡學習,白天看書還不夠,晚上還要點上燈來看書。他的師父就呵責他:「為什麼你一直體悟不到佛法?就是用心太多。」

學,是要讓我們明白怎麼樣來斷煩惱。實際應用就要看哪部經、哪部論,或者哪句話對我對治煩惱最有用,然後就要常常思惟。或者就念一句佛號,不去打妄想,也可以的。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我們要知道它是用來做什麼的。

我們在眾中修行,首先要學會克服自己,不要太愛惜這個色身。這個無常的身體終究是要壞的,況且四大假合而成,難免會生病。要把身體看淡一點,要學會克服身體的障礙。也許有人說:「我用的是心法,行住坐臥都可以修,只要善用其心就可以了。」但如果你連克服自己都不能,上殿站不下來,誦經不想誦,沒有一點戰勝自己的力量,想有所成就也是很難的。

你說以後要閉關修行,修般舟三昧等等,也許你真的能行。要知道功夫是日積月累來的,正如祖師大德所說:像植物一樣,如果是暴長大的,雖然長起來了,一定不會長久的。修行也是如此,需要一個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變化。要了生死,要成佛,實際上就是從我們的每一天開始的。

每天晚上要給自己一個總結:今天我的言語行為、我的心念,有沒有離開過失?如果把昨天的煩惱帶到了今天,當下就要給自己呵斥的,絕對不能把它再延續到明天。一個修行人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每天精進地跟煩惱魔軍作戰,要能戰勝煩惱的。

尤其我們出家人,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自利利他、令法久住。所以我們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對自己有利沒有,對他人有利沒有。我們的言行要達到讓未信的人生信,已信的人增長,讓他們對佛法生起來真實不壞的信心才可以。

我們常常要給自己一個檢點,珍惜每一天、每一個時刻,管好自己當下的舉止行為與心念,這樣我們的道業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