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心態

所有善不善業的作者唯一是自己的這顆心,盡管身體的一舉一動、口中的一言一語並沒有表露出來,但是心的分別念也往往會帶來巨大的善果與嚴重的惡果。

所以,我們每個人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心態,如果處在善心之中,理應生起歡喜,盡量使善業與日俱增;倘若處於惡意之下,那就必須立即懺悔,而且暗暗自我譴責:我這個人真是惡劣,雖然聽聞了那麼多正法,竟然還生起這樣的惡分別念,實在慚愧。並下決心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努力使這樣的分別念在自相續中永不再現。

我們無論做任何一件善事,首先務必要詳詳細細觀察自己的動機,如果確實是善的動機,就去做那件善事;如果處在與別人競爭的心理或者裝模作樣、貪圖名譽等心態中,那就必須要認真加以糾正,做到以菩提心來攝持;如果不論怎樣也無法扭轉自己的動機,還是延緩做那件善事為好。

從前,有許多施主預先約定前來拜訪奔貢甲格西,當天上午,格西在三寶所依前擺設供品,裝飾得極其美觀。當時,他觀察自己的動機,結果發現竟然是為了在施主們面前顯得莊嚴的不清淨心態,於是順手向三寶所依和供品上撒了一把灰並自言自語:「你這個比丘不要那麼虛偽。」帕單巴尊者得知此事後說:「藏地的所有供品中,要數奔貢甲的那一把灰塵最好。」

因此,我們隨時隨地要仔仔細細觀察自相續,一旦心術不正,有造罪的苗頭出現,就要馬上意識到,並且懺前戒後,絕不能讓自相續與惡業同流合污。

當然,在凡夫地的階段,相續中不生起惡分別念的意樂加行也是不現實的事情。從前,奔貢甲格西來到一位施主家中,當時各位施主出門在外。格西心裡琢磨:我沒有茶葉,不如趁機偷一些茶葉,留著以後住山修行時用。當他把手伸進茶葉袋裡時,立即提起正念。於是,他大聲呼喊施主們:「我這個人正在幹偷茶的勾當,把這隻手從手腕處砍斷。」

阿底峽尊者也這樣說過:自從我本人進入別解脫門之後,可以說是一塵不染;對於菩薩學處(菩薩戒),偶爾出現過一兩次過失;而步入密宗金剛乘以後,雖然零零碎碎的過失屢有出現,但(都是當下懺悔,)從來沒有讓墮罪過夜的情況。尊者在行途中也是一樣,每當閃現惡分別念時,馬上取出一個木製的曼茶羅,立即懺前戒後。

在攀耶嘉的地方,有施主在眾多格西聚集的行列中供養酸奶,當時奔貢甲格西坐在行列中間。他看到施主給位居前列的人供奉了大量的酸奶,不由得心想:這麼好的酸奶輪到這裡,似乎已經沒有我的份了。當萌生這樣的念頭時,他緊接著便提起正念,認識到自己的思想不對頭,於是暗暗自責:「你這位比丘對飲用酸奶居然有這麼大的信心。」隨即把碗扣下。當供養者來到跟前請他享用酸奶,因為生起了惡念,格西對他說「我已經飲用過了,實在不想再享用。」本來,他只是想和所有比丘平等地得到一份,並不含有什麼不善的成份,但僅僅因為想到自己有希望獲得好酸奶的私慾,就全然放棄了享用。

我們如果隨時隨地觀察自相續而斷惡從善,調柔自心,久而久之自相續就會完全變為善業。

從前,紮堪婆羅門經常觀察自心,每當生起一次不善的分別念時,他就放置一個黑色石子,每當生起一次善的分別念時就放置一個白色的石子。最初時全部是黑色石子,通過精勤進行對治,去惡從善,到中間時呈現黑白各半,最後已全部成了白色的。所以我們一切時處應當以正知正念攝持,生起善的對治,力求做到連細微的罪業也不沾染。

即便是今生今世沒有積累罪業,但從輪迴無始時以來所積累的罪業也是無邊無際,而且也必然有不堪設想的業果要感受。

作為現在唯一行善、修習空性的那些人來說,依靠採取現行對治力可以將後世轉生惡趣的業力、隨眠習氣在今世成熟而感受痛苦。

如《能斷金剛經》中說:「行持波羅蜜多之菩薩,受到損惱或受極大損惱,此乃未來所受之苦業,於此世成熟。」(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中說:「須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