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彈指有何歡

前段時間,和幾個好友相約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因為相識多年,彼此間非常了解,一個朋友提議,每人說出其他人的一個關鍵缺點——即這個缺點制約了此人的發展和進步。說到我時,好友一針見血地說:「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自律。自律,這兩個字對你來說,就是Cinderella(辛德瑞拉)的魔法棒,做到了,你所有的願望都可以實現,包括你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但你一直以來,都是拖延症的典型代表,設定的目標從來只體現在口頭和紙上,卻不能落實到行動中。你的時間都在無休止地刷網頁中度過了,如果你想改變,可以試著從關掉手機、電腦,早睡早起開始。」朋友的話,讓我無言以對,一時沉默下來。我認真地思索了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以及朋友講過的話。不得不承認,我一向依賴的電子技術,像一把雙刃劍,給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原本就不自律的我,更加地沒有規劃。

我的日常生活通常是這樣的:早上醒來先看手機,上班路上刷微信朋友圈,白天與電腦形影不離,晚上抱著手機或ipad一直到入睡,睡前刷一會兒微博至凌晨,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早上爬不起來,上班快遲到才能起床。而週末則宅在家裡,上一天的網,或刷一天的劇,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因為生活沒有規律,我連短短的早晚課時間都不能保證,更不用說學習佛言祖語了,《印光法師文鈔全集》請回來了很久,卻遲遲沒有讀完一本。

我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其實,時間都在我頻繁地看手機中耗費掉了。空閑時手機不離手,一直刷公眾號和微博,如果不是還需要工作賺錢,還念著我的修行目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就是那種可以幾天上網不挪窩、天天吃外賣的人。網絡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能把人緊緊地拴住,就像大麻、酒精、賭博一樣,讓人上癮,讓人欲罷不能地玩下去。

頻繁地上網,除了讓我不自律地生活,也讓我的思考力變得越來越差。這種思考不是指打妄想,而是獨立思考與細緻觀察,是一種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每天被所謂的新聞頭條、熱點熱搜包圍,關注的大都是明星八卦,大腦被過量的信息堵塞,而這些信息都是娛樂化、碎片化的,我變得越來越缺乏耐心,對很多事物淺嘗輒止,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和評價也變得膚淺和片面。思想上的懶惰,阻礙了洞察力,也讓思辨力漸漸喪失,就這樣,我離慎思明辨之路越來越遠。

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就像一個提線木偶,判斷事件的依據大部分來自主流網站和所謂知名大V(微博認證公眾人物)的評論,他們怎麼說,我就怎麼信。殊不知,我所看到的觀點,在媒體追求所謂流量和點擊率、以博人眼球為主要目標的前提下,很多早已偏離了事實真相。

互聯網上娛樂文化的流行與氾濫,對聲色犬馬的生活的宣傳,對金錢和權力的大肆讚揚,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在對名利權色的追求中,我的價值觀也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發生改變,我變得非常功利化,把賺錢和享受視為人生的主要目標。就連修行,我也是急功近利的,希望自己的修行馬上看到成果,希望自己過得比別人好,修行變成了一種希望立刻得到回報的訴求。修行是要降低自己的慾望,擁有一顆無為的清淨心。而我卻是帶著有為的煩惱心在修行,慾望絲毫沒有減少,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天如禪師說過:「世間事業如夢如幻,如影如響,那一件有實效,那一件替得生死。……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成苦本。」更何況,我連有為的修行都是少之又少的,因為空閑時間都被手機、電腦等佔領,而在語言隨意的網絡世界裡,談論的大多是世間染濁之事,傳播的多是名聞利養,這一切,又在不斷地刺激和助長我內心的貪瞋癡之慾望。

說起來,我信佛已經六七年了,但行為上卻不像一個修行之人。我自認為有一顆信願之心,非常想去極樂世界,可為何做不到放下手機,去念佛誦經、閱讀祖師著作呢?之前我一直沒有答案,直到完成了東林寺的十一精進佛七,那是沒有網絡、沒有郵件、沒有微博、沒有微信和朋友圈的七天,每日念佛十幾個小時。佛七結束後,對這個困擾自己已久的問題,我終於得出了結論:因為我沒有至誠地信佛,信心非常微弱,對這個醉生夢死的染濁的世界還有深深的貪戀,對無常也沒有清醒的認識。這個結論的背後,固然有其形成的原因。

因為我是一個煩惱習氣深重之人,內心常常散亂,故心力難以集中,更不用說安住於善法和佛號上了。這種能力是需要長時間培養和鍛煉的,尤其是需要很強的自制力。而我不按時吃飯、不按時睡覺,沒事就點開手機,自制力又從何而來呢?真正想修行的人必須訓練自律和自制。正因為如此,我必須減少使用社交網絡的頻率,戒掉沒事就刷朋友圈、微博的習慣,珍惜一個人擁有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去學習佛言祖語。

沒有正確教理的指導,也就談不上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和理念,很多時候,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以持戒來講,雖然受了五戒,但我並沒有好好去持,總僥倖覺得只要自己不破根本戒就行了。但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關鍵修的是自己的一念心性,到底是隨悟淨緣,還是隨迷染緣,這體現在每時每刻的起心動念中。我的心卻時時粘在享受上,長此以往以這樣一顆散亂之心,泛泛悠悠地念佛,若不具足信願,怎能往生?更何況,修行需要的是一個非常實際的用功過程,即使懂得了理論,沒有實際的修持,也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盡管死亡就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懸在頭頂,但在物慾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太多人忙於追求功名利祿、忙於享受各種慾望刺激,早把「死亡」這個問題置之腦後了。況且有了網絡的存在,很多人每日光看手機上各種層出不窮的新奇八卦還來不及,哪有時間去思考生死大事呢?作為一個修行人,如果和世人一樣,就這樣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地過一生,難道不可惜嗎?人身難得,又遇佛法,已是多生善根福德種下的結果,設想當我年老時,回憶過去的一生,發現自己的時光都在刷朋友圈中度過了,而道業卻沒有成就,悔之晚矣!況且,人生無常,我們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古德早有開示:「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論苦樂逆順,靜鬧閑忙,一任公私幹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亦須忙裡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閑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佈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須迴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決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淨土十要第六·淨土或問》)

遇到佛法,是我此生最幸運的事情。很慶幸,在這個價值觀混亂不堪的年代,還有佛法告訴我生命本質的真相,讓我具備正確思辨的能力,為我提供究竟的人生指南。最重要的是,佛法讓我開始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從而才有了慢慢修正自己行為和意識的機會。沉迷網絡而不自律是我的缺點,我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用學教理、持戒、念佛的方法去對治它,對佛言祖語的深信不疑、對修行目標的銘記不忘、對無常的清醒認識,這些都需要去修,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在這生死茫茫的塵世中,看如夢如幻的無常一生,一個真正志在修行、脫離輪迴之人,應該努力地遠離網絡中的各種染緣,精勤修學,信願念佛,真實地發起菩提之心,不斷地反省自己,從而不辜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不白白虛度此生。

《淨土》2017年第6期 文/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