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

這個佈施應該怎麼做呢?實際上怎麼做呢?這個地方有兩段,先看過失相,再看這個功德相,這個以下有五種過失相要斷,先把它念一遍:

由能損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自懶惰住教他行施;於來求者呵責嗤笑,旁言輕弄,粗言恐嚇而後給與;違越佛制學處而施;不能如有資財而施,長時積集然後頓施,是為應斷。

這以下有五種過失是要斷除的,在實際的行動要斷除,第一個你由於損害他人的方便而行佈施,你把別人的錢財偷過來,去損害他人的利益,再來佈施三寶,這個不可以,這種佈施不能構成菩薩道的波羅蜜,這第一個。

第二個,自懶惰住而教他行施,你自己不佈施教他人去佈施,你自己沒有去參與,這個不能構成波羅蜜,第二個。

第三個,於來求者呵責嗤笑,旁言輕弄,粗言恐嚇而後給與。人家來向你求這個錢財,你呵責然後就是嗤笑,你就是輕慢的去譏嫌說:喔,想不到你也有這一天喔,你就譏笑他,旁言輕弄,或者用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調弄對方,來輕慢對方,或者以粗惡的言詞,來恐嚇對方然後才給他,雖然你還是有給他,但是這樣的給與,不能構成波羅蜜。

第四個,違越佛制而行佈施,就是你這個佈施的錢財,是透過殺盜淫妄的行為獲取的,這個是不可以構成佈施波羅蜜的。

第五個,你不能夠在如有資財的當下,就是你不能把握當下的因緣。你就是把這個錢財,說我三十年後再佈施,二十年後再佈施,經過長時間的積集再佈施,這個無形中已經產生一種很堅固的慳貪之心,這種佈施也不能構成波羅蜜。以上的五種是不能構成波羅蜜的,一個菩薩應該要斷除五種過失。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佈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我們把它念一遍。

謂舒言平視,含笑先言。隨對何田,皆應恭敬。親手應時,於他無損,耐難行苦,而行惠施。

佈施當中有三種態度:

第一種,「舒言平視,含笑先言」。我們在佈施的時候,最好講一些柔軟的言詞來安撫對方。因為接受者本來就有自卑感了,所以你佈施者要先低下頭來,講一些柔軟的言詞來安撫他,而且要用平等心來安慰他,不要有對立的心。「含笑先言」,我們可以主動地來跟他做一些言詞上的溝通,消除他內心的罣礙。

第二種,「隨對何田,皆應恭敬」。不管面對的是敬田、恩田,還是悲田,我們要把它當做是自己行菩薩道的一個很重要的資糧。我們必須要仰仗眾生的相狀,才成就我的佈施波羅蜜,我們要心生感恩、恭敬。

第三種,「親手應時,於他無損」,最好是親自去做。你不能說:「欸,我把錢交給你,你幫我佈施。」不可以!因為你親自去做,你眼睛看到,耳朵聽到,你就很容易激發你的菩提心,所以最好是親自去做。「於他無損」,不要在傷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之下去做。「耐難行苦」,你要有堅定的意志力,遇到困難也絕不放棄行惠施。

這三種情況的佈施就能夠構成波羅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