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根眾生先培福

【原文】

《十輪經》云:若有鈍根眾生,為欲發起善根因緣。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貪著住處、衣服、飲食四事供養,遠離一切諸善知識。如此眾生,教令勸化,料理僧事,及以佛、法、和尚、闍梨,是為安置營事福處。(出家學道,本須修智,鈍劣不堪,以事漸誘,且令營福。)

《雜含》云:佛告比丘:有四種馬:

一者,見鞭影即便驚悚,隨御者意(此喻上根);

二者,觸毛便能如上(中人可上);

三者,觸肉然後乃驚(中人可下);

四者,徹骨然後方覺(即喻下流)。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第七·僧網大綱篇第七

【大意】

《十輪經》說道:「如果有鈍根眾生的話,為了慢慢開發他們的善根(要勸他們先培福報)。像那些懈怠懶惰,智慧微薄,貪著住處、衣服、飲食等四事供養,遠離一切善知識,這樣的眾生,應當教導勸化,讓他們為僧團料理事務,或者料理佛、法、和尚、阿闍梨的事情,這樣來讓他們營事培福。」(出家之人,要學佛道,本來應當修習種種智慧,但因為根機愚鈍,不能堪任,因此讓其在事情中磨礪,漸漸開發誘導,暫時先教令培福。)

《雜含》說道:「佛告比丘:有四種馬。

第一種:見到鞭的影子就驚恐抖擻,立即隨順執鞭人的意思(這種馬比喻上根之人)。

第二種:鞭子打到毛就能像第一種一樣(比喻中根人裡較為上根之人)。

第三種:鞭子打到肉才驚動(比喻中根人裡較為下根之人)。

第四種:鞭子打得痛徹骨髓才能醒覺(這種比喻下流之人)。」

【注】

四事供養:指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中,「住處」攝臥具,「飲食」收醫藥。參見《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阿闍梨:譯為教授,或規範正行,或悅眾,即是矯正弟子們行為的比丘。四分律五種阿闍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經、依止等。參見《佛學常見詞備》

《十輪經》:有新舊二譯,舊譯,《玄記》云《大方廣十輪經》,八卷,失譯。新譯玄奘所翻,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是也。今引舊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