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楞嚴經》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觀。你遇到任何的人事,你永遠保持空假中三觀。就是你要先修空觀,破執。
我們遇到一個生命的現象,可能是一個順境,也可能是一個逆境。我們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心隨境轉,我們順著因緣的方向去走,那就完了。《楞嚴經》告訴我們,你要逆向思考,你要問它,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不要管這個因緣怎麼走,你要去迴光返照,去找它的根源,你從什麼地方來?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色身?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想?從什麼地方來?
那麼當然答案就是,我們覓之了不可得。我們從空性而來,眼前的只就是一種業力的顯現而已。我們過去曾經有一段的業力,現在表現出來了,創造你今生的一個假相,這個假相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它只就是一個生命的一段的假相,所以它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看清楚生命的真相,我們的內心開始平靜下來,開始無住,不能夠住在色受想行識。
我們從今以後不再跟著我們的感覺走,不再跟著我們一時的想像走。我們在生命當中這叫正念真如。在你回家的路當中,雖然我們的感覺還會不斷地干擾我們,我們過去習慣性的貪戀娑婆的想法還會不斷地刺激我們,但是你可以做到不隨妄轉,因為它是一時的假相,你連斷它都不要斷它。因為它是虛妄的,你斷它幹什麼呢?你只要不跟它結合,它就不能對你產生力量。
所以在整個生滅的因緣當中,找到一個不生不滅的家就非常重要了。
第一個,讓你今生能夠達到最大的安定;
第二個,讓你所念的佛號變得非常的堅固,不可破壞。
你的煩惱不能障礙你,即使你有病痛也不能干擾你,外在的鬼神、外在的魔王也不能刺激你,因為你的心住在一個真實不生滅的本性。所以這個空假中,從空觀當中找到我們生命的一個安住處,假觀讓我們務實地面對生命,也不要否定今生五蘊的假相,因為你未來的往生淨土的資糧還得靠這個假相,靠這個身體來拜佛,靠你內心來憶佛念佛。所以大乘佛法是觀一切法空,但是不壞假名假相假用。保持它的功能,但是不要對它產生執取。這個我們叫作借假修真。
所以當我們用這個空假中的智慧來面對人生的時候,你這個時候的心態是一個最圓滿的心態。
大乘佛法對人生就是這三種看法,空假中。其實,中的話它只是個調整,其實就是空觀跟假觀。
你覺得你最近躁動不安,假觀太強,就加強空觀;你覺得你最近心好像提不起來,太沉悶,加強假觀,思維你來生的安樂,思維你極樂世界的功德,由這種功德相、安樂相來啟發你前進的動力。所以這個中觀是隨時調整自己的腳步,讓你合乎中道。
所以說這個禪觀就是一個心態的調整。那麼你平常經常保持一個對五蘊身心的不即不離,臨命終的時候,你生命的水泡破裂的時候,對你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你早就有心理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