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華經》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蓮華二義:

一、出水義,出離污泥濁水故。

二、開敷義,以勝教言開真理故。

四種蓮華:

一、泥裡蓮華,喻凡夫心中妙法。

二、濁水蓮華,喻二乘心中妙法。

三、清水蓮華,喻菩薩心中妙法。

四、出水蓮華,喻佛心中妙法。

好,那麼為什麼這個微妙不可思議的心性功德的妙法門,用蓮花來比喻呢?因為它的特性跟蓮花兩種特性是相同的:

第一個,出水。蓮花雖然在污泥當中,它出污泥而不染,顯現我們本經的自性清淨心,就是一念心性「即空」這一塊,顯它的本體是清淨,即空。

第二個,開敷義。就是蓮花一開以後,「華開蓮現」,顯現心性的功德,顯現蓮花的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心性有空假兩觀,即空就是本自清淨,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諸位!《楞嚴經》比較偏重在顯清淨這塊,它是偏重在破妄。其實《楞嚴經》也在觀一念心性,它某種程度也是會歸到一念心性,但是《楞嚴經》所會歸的偏重在自性清淨心。《法華經》的會歸,偏重在即假,就是觀十法界十如是,我們後面會說到,偏重在會歸到自性功德力。

所以,反正你一念心性,從破妄的角度,當你要消滅什麼東西,你就告訴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所以煩惱不可得,業力不可得,老病死不可得。就是,當你想要在生命當中消滅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就觀它的清淨,就是蓮花的出水。

當你想要成就一種功德,你說我佈施,我做不到。不要這樣講。你做得到,因為你內心就具足佈施的善根,你要跟著你的心性走。佈施是很正常的,慳貪是不正常的,是因為輪迴裡面你受到很多環境錯誤的熏習,受到很多的不正確的思想的教育,這個都不是你本來的。你把灰塵撥開來,這個鏡子就顯現了。所以當你想成就什麼功德,你做不到的時候,你就憶念: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它是這兩個「空」、「有」的操作。

丙二、四種蓮華。

那麼這樣子的蓮花就有四種情況:我們凡夫學了《法華經》,叫做「泥裡蓮華」。我們現在還有煩惱、業力,但是我們心中已經成就妙法。我們的蓮花雖然很小,但是已經有蓮子了。

如果是二乘人,阿羅漢學了《法華經》,他的蓮花好一點,從污泥裡面往上跑,已經離開了污泥,變成濁水,碰到了濁水。大乘的菩薩學《法華經》,他的蓮花再往上長,已經脫離了濁水,變成清水。佛陀學《法華經》,那是虛空的蓮花,他連水都沒有了,那是「出水蓮華」,真空妙有。

所以,我們現在學《法華經》,叫做污泥裡面的蓮花。我們《禪觀與淨土》有一個課程叫做「功德篇」,師父還沒有講,但是我有在做一些準備。淨土的「功德篇」有兩塊:一個是《無量壽經》的「功德篇」,一個是《觀經》的「功德篇」。但這兩個「功德篇」在利根的上輩、中輩沒有太大差別,最大的差別在下輩。《無量壽經》的下輩它是修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是上中下輩都要修的,所以《無量壽經》只要往生,這個人一定是標準的好人,壞人不會往生的。

《觀經》不一樣。《觀經》的下輩,它的下品,基本上都是造惡凡夫,什麼五逆、十惡。但是不能譭謗正法,因為謗法是邪見。罪業可以帶業,邪見那就不能往生。它是不能譭謗正法,其他的五逆十惡是可以帶業往生的。

有人就問智者大師,問他《觀經》。《觀經疏》說,為什麼《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都是善人,《觀經》能夠攝受五逆十惡的眾生呢?

智者大師說,《無量壽經》是專修事修的,這個人他沒辦法內觀真如,所以他對煩惱業力沒有抗拒力。臨命終的時候起煩惱,遇到那個地獄的火現前,轉地獄的火成金蓮花,他沒那本事,所以他必須要乖乖地守規矩了。因為既然那水溝你跳不過去,你就好好地繞過水溝。這個東西你要務實,你是什麼根機,你就要走你自己相應的路,因為《無量壽經》是攝受事修人。

《觀經》是強調「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它是有理觀的智慧,所以他造業只是一時糊塗。理觀的人當然就不一樣了。他遇到煩惱,只要稍微讓他靜下來,稍微迴光返照,他能夠滅業障如翻大地。所以《觀經》能夠容受五逆十惡的罪業,因為他理觀強。就是他本質善根是強的,他只是一時造惡的。

所以,這樣講的話,每一個人真的不一樣。但是如果從你自己栽培的善根,也非常公平。就是,你學了《法華經》,未來遇到惡因緣,你產生的反轉力量會和一般人不一樣。你叫做什麼?你是污泥裡面的蓮花,你不容易受到污泥的干擾,你那個功德的成長也容易相續。

諸位!如果我們今天是污泥的玫瑰花,後果怎麼樣?那就不太妙了,是吧?玫瑰花肯定被污泥污染。因為蓮花的葉子是很特殊的,髒東西潑上去它不會沾的。

如果我們今天願意靜下心來,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把心中的蓮花種下去,我告訴你一句話就好:你生生世世受益!在你的成佛之道,都會因為你今生學《法華經》而受益,不只是今生。蓮花會開會謝,蓮子永遠就在那裡,叫做金剛不壞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