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之前的修學是從假入空追求安穩

智者大師把我們從凡夫到成佛的修學分成兩大部分,這當中是以初地做一個界標。就是在初地之前叫做緣修,因緣的緣;初地以後叫真修。

什麼叫緣修呢?就是我們在初地之前,我們沒辦法開顯真如的功德,所以我們只能怎麼樣?心外求法。我們要仰仗一種法的力量來攝受我們,所以佛陀開出了三乘的教法:聲聞、緣覺、菩薩。我們透過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的修學,慢慢地安住下來。

所以,整個緣修的核心思想,智者大師說,我們在初地之前做什麼事呢?就是從假入空,就是用空性來保護自己。因為這個三界火宅,我們凡夫修學,這個果報體叫內憂外患,不得安穩——外有生老病死的業力來干擾你,內有顛倒妄想,一天到晚打妄想,所以你那個身心世界是內外不安。所以你看,不管你修四諦也好,十二因緣也好,或者六度,其實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慢慢地把我們從一種因緣的假名假相假用帶迴空性。

當然,空性有兩種差別。

你看小乘的空性。你問小乘學者說,什麼是空?他會告訴你,滅色取空。小乘的人認為,你不要告訴我三界是安穩的,只要你在三界得一個果報,你就是不安穩。所以,三界的空性,它的空是怎麼安立?叫做「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小乘的學者認為,生死跟安穩是不兩立的,你在三界投胎,你就不可能安穩。所以小乘的空性是不容許有任何因緣的造作,叫做「滅色取空」。

大乘的空性好一點,它叫「緣起性空」。說一切法因緣生,它沒有真實性。你說業力干擾你,這句話其實也不完全對,因為業力沒有真實性,你不攀緣它,它怎麼會干擾你呢?那佛菩薩來到人世間,為什麼業力不會干擾到他,這個火燒不到他呢?所以三界的果報是不真實的。

就是說,你今天要跟它互動,它就干擾你;你要不互動,它就不干擾你。所以,它的干擾是建立在因緣。所以,緣起性空,它本身沒有自性。所以這種空性就比較靈活一點,他能夠容受妙有,他能夠在空性當中修學六度、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他也可以得到安穩。

總之,按照智者大師的規劃,整個三乘的修學,表面上他行菩薩道,其實他重點在追求自己的安穩。聲聞人也追求安穩,當然安穩的層次有不同。所以在初地之前的整個修學是從假入空,追求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