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多親近真正的師長益友,同時,也需要「遠離」以下這六種人或事:

遠離「非正命」

佛教的「八正道」裡鄭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謀生手段,謹慎選擇從事的職業。首先,遵紀守法是底線,但為自己的長遠考慮,也應遠離那些通過造作殺生、妄語、綺語等惡業的方式來謀生的職業,例如屠宰等。

日行一善,積功聚德。反之,應該沒有人真的會願意日行一惡。而職業是天天在做的事,職業與信仰的衝突,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真正認識到,為了自己的生計造下那麼多惡業,未來自己也要被迫承受相應的苦果,選擇不如法的職業是得不償失。同時,即使是為了生計,只要下定決心,天底下還是有很多如法的行業和職業可以選擇,乃至自利利他,既幫助到他人又為自己積累善業。下不了決心,那還是對因果的危害認識不足,心存僥倖。

遠離聲色犬馬

作為在家居士,尤其是受了五戒的,遠離賭博和酒吧是最基本的認知。此外,對於聲色犬馬的娛樂場所,也應保持距離。

或許有人會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只是人間遊戲應酬,又不會做越界之事。還有人說,《維摩詰經》中能與文殊菩薩旗鼓相當的維摩詰居士,也是住豪宅、有妻子、服飾華麗,甚至結交權貴、出入賭場青樓。

但千萬不能忘了,我們哪裡能和維摩詰居士相提並論。維摩詰本是法身大士,只為度化眾生,自妙喜國土化生於這個娑婆世界,示在家居士相。他的上述行為,都是在走進這些人群度化他們,而不是我們為自己捨不下五光十色的娛樂活動而找的理由。

遠離邪師惡友

《佛本行集經》中講到,難陀出家後,盡管佛陀苦口婆心地教化,可他仍然安住不下來,常跟惡行比丘結為朋黨,喜好紮堆談論不如法的事。一次,佛陀帶他來到賣魚的攤位前,讓難陀抓一把墊魚的茅草,待他放下後問:「聞一下手上是什麼味?」難陀答,「腥臭撲鼻」。佛陀告訴他,「親近惡友也是這樣,雖然時間不長,但也會染上惡習,令你惡名遠揚 」。

接著,佛陀又把他帶到一家賣香的店,讓他把香囊抓在手裡,放下後再問,「手上是什麼味?」難陀答,「有微妙的香氣。」佛陀說,「同樣,親近善友,常常熏染他的功德,自己也會功德增上、美名遠播」。

那什麼樣的是邪師惡友呢?不引導我們生出離心,不引導我們精進修持,助長貪著世間名利享樂;不引導我們守持戒律,反而慫恿破戒;不引導我們正知正見,大搞神秘主義等等……凡是讓我們煩惱習氣越來越重的,就需要遠離。

遠離名利是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確實很大。如果一個單位或團體,擅長爭名奪利,流行勾心鬥角、是非短長,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遠離。

一來,這種風氣盛行之處,搞事的多、做事的少,發展前景是堪憂的。二來,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長期受到這種習氣熏染,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獨善其身、不受影響。沾染上這種習氣後,莫說是修行,就是對今生的事業和人生來說,弊遠遠大於利。

外面的天地雖然有不確定性,但也因此無限寬廣,把精力用在腳踏實地做事上,才是成就的捷徑。

遠離安逸懈怠

近年來,曾流行過一句話——「離開舒適區」,大致意思是別讓自己一直停留在某個心理和習慣的固定模式裡,需要適當地做一些改變和進步。

真的了解無常、相信輪迴的人,自當明瞭,一切安逸都是假相。沾沾自喜於眼前的安逸,並不覺是自己有什麼問題,把學佛當做豐富視野,給生活點綴雅趣,那就是「空手入寶山」。

修行是要改變自己,改變「身口意」,改變心念、語言和行為,改變過去世累積而來、卻從未意識到的習氣,所以說修行就像「一人與萬人敵」。

我們需要遠離那些容易令自己懈怠的安逸環境,如果天熱了不去做,太冷了不去做,下雨了不去做,路遠了不去做,人累了不去做,想睡了又不去做……不來精進修行,不來懺除違緣,不來行善佈施……那麼,無常到來的那一刻既無思想準備,又無福報資糧,那該怎麼辦。

遠離貪執不捨

一切煩惱都是因「貪瞋癡」而引發的,貪能排在首位,實在是因為太普遍了。遠離貪執之心,不僅僅是放下對名利的無止盡追求,更可以在尋常生活中,間歇性地試著讓自己與最喜歡人、最執著的事物保持距離,這是在訓練對「捨」的覺知,不被外物所役,方可體會自在輕鬆。

有這樣一個典故,明代有位碧峰禪師修行頗好,他對世間的財色名利早已看淡,唯獨對御賜給他的那只紫金缽愛不釋手,時間久了便生起了貪愛,看著才覺歡喜和心安,最終妨礙了修行。直到最後,打破此缽才能斬斷輪迴。

如果平時疏於對「捨」的訓練,就生不起出離娑婆之心。待到不可避免的無常來到,阿彌陀佛前來接引時,心裡若還放不下現世眷屬或是多年積攢的那些心頭好,阻礙了往生淨土,那才是最大的遺憾。

遠離上面這些人與事,並不意味著放棄他們,自未得度,何能度人。在修行能力還不足夠時,還請守護好自己這盞微弱的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