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若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梵網經·第一殺戒》
生者即生命,一切眾生都有生命,有生命才可修行,認識自己的生命,則能夠度自己,認識別人的生命,能夠度一切眾生。
何為生命?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比丘:「人命在幾間?」一比丘答:「人命在數日間。」佛云:「子以 見道。」佛再問:「人命在幾間?」另—比丘答:「人命在數日間。」佛云:「子未見道。」佛再問:「人命在幾間?」另一比丘答:「人命在食飯間。」佛云:「子未見道。」再問,又另一比丘答:「人命在呼吸間。」佛云:「善哉,子見道矣。」
一呼一吸,念念相續,是人命的法相,若於人命不能認識,又焉能了人命中的生老病死苦?於人命中一吸,就是生,一呼,就是滅,若吸而不呼,生而不滅,人命就斷了:若呼而不吸,滅而不生,人命亦斷,是故人命在呼吸間,識得人命則識得道,不是離開人命以外有道。
昔日,阿難尊者對一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百歲,而不認識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能認識生滅機,可以悟道,可以證果,可以了生死。
生滅機是什麼?
一念生、一念滅就是我們的命根,生了之後即滅,滅了之後再生,例如念阿彌陀佛,第一念滅了後,第二念阿彌陀佛生起,第二念滅了,又生第三念佛,假如命根沒有滅相的話,只能有第一句佛念,而不能生起第二句佛念,但是命根有滅相,滅了第一句佛號之後,再生第二句佛號,生了之後再滅,滅了又生,就是因為命根有生滅,所以生起的惡念可以滅,假若我們的命根第一念起惡念——生必有滅;第一念滅了,第二念不起惡念,起善念,或是佛念,是謂止惡。
明白這個「念」,就是生滅機,生滅相續,就是命根,生滅斷,命根盡。生滅相續,希望有一念能悟道,所謂悟在一念中,不會是以兩念而悟。
「解了生滅機」者,有生有滅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不生不滅——生亦滅、滅亦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即是不生不滅,即是道,是涅槃。
是故阿難尊者對沙彌說:「若人生百歲,不了生滅機,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生滅機就是命根,自己不認識自己的命根,又如何了生死,命根生滅,就是你的生死,命根不生不滅,寂滅現前,就是你的涅槃,是淨土。
修行不是離開生滅的命根以外,另有一不生不滅的佛道現前、所以度眾生不可以殺生,若殺生,斷了命根,念絕,如何度?
假如一個惡人,他的第一念、第二念是惡,第三念可能是善——善念度了惡念;邪見人第一念邪,第二念邪見滅,第三念正見現前——正見度了邪見;迷人第一念迷,第二念迷滅,第三念不迷,第四念悟,以悟度迷,若殺了他,念斷絕了,如何以善念度惡念?以正念度邪念?以悟度迷?
是故佛法內只有度生,無有殺生,命根在,可以度他返迷成悟,止惡修善,改邪歸正,何況菩薩化利眾生,以慈為本,一切眾生,包括人畜,皆知貪生怕死,若斷彼命,便失本慈,且怨恨不忘,累生酬報無已,又如何度彼?
佛言,若佛子。
受了菩薩戒,將來必得成佛,現在是佛子。
若自殺,教人殺。
自殺者,是自己親手殺眾生命,乃身心所造殺業。教他人殺者,雖不自己行殺,而使他人行殺,乃心口所造殺業。
方便殺。
或教人往險地去,使其失命,或教人誤落陷阱等,巧設方便,令其致死,是名方便殺,乃意地所造殺業。
讚歎殺。
鼓勵人行殺,鼓勵人去尋死,亦屬心口所造殺罪。
見作隨喜。
雖不是自己去殺,不教人殺,亦不讚嘆殺,但見人殺生或見人自殺而生歡喜心,心有殺生之影,有隨喜殺生之罪,屬意業殺罪。
乃至咒殺。
以咒術殺生,屬心口所造業。
殺因,殺緣。
殺因乃惡毒心是也,殺緣指一切殺害眾生之機會及助緣,助緣者指助成殺生之緣,先有殺因,後有殺緣。
殺法,殺業。
殺法者,刀、槍、劍、戟、毒藥、或是絕其飲食等,一切殺害眾生之方法。若命根未斷,未成殺業,命根一斷,殺業已成,殺罪亦成。
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
凡一切有命者,包括蛇蟲鼠蟻,俱不得故意殺害,若不是故意殺害,即無心去殺,無心則無罪。
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
佛性清淨廣大,週遍常住,從佛性而起慈悲心,慈悲心亦常住。
孝順心。
從佛性而起孝順心: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之佛,故應孝順;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應孝順過去之父母,還要孝順三寶,秉三寶之教導,不殺生。
方便救護一切眾生。
不但不殺生,還要設方便,救護一切眾生,救者救其死,護者護其生,見死則救,見生則護。現在救護眾生,將來度眾生。
例如放生,就是救其死,護其生,但一定要以方便,如碰到有人要殺一條魚,立即以錢買回來放生,不要遲疑,是為方便,稍一猶疑,這條魚便被殺。絕對不是預先約定打漁的人,把魚網回來,然後再放回海里,此非真放生。
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恣心者,放縱己心,泄其怨恨;快意者,因嗔起殺,以殺為樂。菩薩應該要制止自己的嗔恨心、惡毒心,使殺心不起,代之而起以慈悲心,孝順心。
既不方便救護眾生,反而縱恣自己的怨恨心而快意去殺,犯波羅夷罪。
波羅夷,此雲棄,謂犯此戒,永棄佛海之外,亦云墮,即墮落三惡道,亦云斷頭,亦云極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