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回顧84年的人生之路

常有人問我,關於我的人生。在印度,一般的宗教徒,要20年學習,20年為教務服務,20年向別人傳授技藝,20年用來雲遊。當年的佛陀,就是這樣。我的人生,大約可以以十年為單位劃分。

父母讓我一生富有

12歲之前,是我的成長時期。我出生在揚州仙女廟,一個江南小鎮,家裡貧窮,都沒有看到過學校。當時心裡想,將來做什麼?

父母給了我一生的富有。他們給了我健康的身體,慈悲的人格。

我從小愛護家裡的動物,貓狗豬羊。因為窮,有時候,大人不準把吃的給貓狗,我就想,貓狗餓了不會講話,人可以少吃,但貓狗還是要吃,就偷偷給它們。父母還給了我勤勞的習慣,大事做不來,掃地、洗碗、煮菜、做飯,我五六歲就開始做了。只要你願意做事,沒有那麼多困難。最重要,父母教給我忍耐,忍耐是人生至寶,是每個人重要的力量。俗話說忍一口氣風平浪靜,其實,忍耐不是那麼簡單。「忍」代表智慧和力量,代表對世間的認識,我能接受、擔當、負責、化解,這個能力有不同的境界,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10歲時,七七抗戰爆發,我小小年紀就想,將來可以參加游擊隊啊,除暴安良,有勇氣,有正義感。當然,10歲的小孩子想法很天真。我的外婆信仰佛教,我就跟著她信,當時也沒聽說過釋迦牟尼佛,只知道有觀音老母。

南京大屠殺發生後,我的父親可能殉難了,沒有消息,家里人很著急。12歲的我,就到南京找父親。福德因緣,後來就在南京棲霞山寺出家,做了和尚。

五音不全便寫文章

我的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是出家學習時期,12到20歲在寺院裡度過。師父把我交給僧團學長,我又學會了很多。你大我小,你是老大哥,我是小孩子,咦,有很多兄長願意幫助我;你對我錯,常說「對不起,我錯了」。原來認錯,需要勇氣,認錯是美德,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你樂我苦,辛苦的人生更快樂。

20到30歲,我自己稱為文學時期。你們聽我講話,有沒有發現問題?我五音不全。所以到現在鄉音未改,普通話講不好。五音不全,不長於誦經,所以我要寫文章。

有一個國文老師,出題目,「以菩提無法直顯般若論」,我至今還不懂。就讓學長幫忙代筆,交上去,老師批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我還很得意,但有人告訴我,老師批語的意思是不知所云。哦!不過,我後來從老師那裡學到,對學生要鼓勵。後來,老師又出題目,讓寫「我的故鄉」,我寫我的故鄉揚州仙女鎮,有花香鳥語??老師又批語說「如人數他寶,自無半毫分。」就是說抄襲人家的思路,不是自己創作。還是感謝父母給我的堅忍性格,能夠承受挫折、壓力。後來有人批評佛教,我寫文章,仗義執言,發願做佛教的護持者。

能捨就能得

30到40歲,護法時期。

佛教要讓人接受,不能光講空話,要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方便。

人跟人的關係,「給」很重要,要給人信心。信心是道德源;信心是公德母;信心門裡有無限寶藏;信心像枴杖給人安全感;信心可讓萬物成長。對人間、國家、自己都要有信心,有信心就不會灰心,就有希望。

給人希望,就是給人一條路,不把路堵死。比如,窮,不可怕。佛家講無常,窮是無常的,無常就可以改變啊。笨,也可以改變啊。給人希望,就會有力量。人生,明天會更好。

給人歡喜。一般人往往給人煩惱、打擊、傷害。現在是人情發展的時代,有金錢、有地位、有健康,但不歡喜,都沒有用。歡喜比金錢、愛情、地位更重要。窮有窮的樂趣,歡喜是心裡的財富。我要把歡喜撒播到人間。

給人方便。給人服務,幫忙一下。今後的社會是服務的社會,服務業很發達,不會服務就會萎縮,發財的秘訣就是服務,肯服務、犧牲、奉獻,很重要。我在台灣辦了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一位北京大學的學生反映,可惜,時間太短,不然,可以再講一些佛學深奧的道理,例如,佈施。佈施不容易懂,佈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你不給別人,哪有人來給你呢?捨得捨得,能捨就能得。反過來,做好事也要有智慧,給人錢,別人去做壞事。爛慈悲也不對。

緣分不誤人

我從40歲開始建佛光山。

那時候,有很多人批評,說我們只會辦活動,只會結緣,不會創造歷史。什麼叫「創造歷史」?要有價值,有貢獻,有事業。我一生蓋的廟不少,但不願意做當家住持,這是性格。當時正好有些青年加入進來,好吧,我們創建佛光山。當時也沒有想,能做多大多好,就想著能讓大家吃飯,能有住處。世間的緣分不會誤人,播下去種子,都會發芽,都會生長。你給人家歡喜,人家也會給你歡喜。

為佛教創造歷史,辦教育,辦文化,辦慈善,辦共修活動。這些我不敢歸功自己,要歸功大家。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在這時候,還是有人批評,「光會蓋寺院,沒有學問!」

好,從50歲,開始哲學人生。辦學報,開學術會議,聚集學生,提高知識水平。

這個過程中,更感受到佛學的妙處,什麼妙處?四句話,來自四部經。

《華嚴經》中,「不忘初心」。這句話太好了。我出家做和尚,是自願的。人生經歷這麼多挫折,始終不忘記,最初為什麼要出家。現在的年輕人,結婚了,兩個人相處,總會有不太契合的地方,習慣、思想不太一樣,不一樣沒有關係,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本來就不一樣,一個來自山南,一個來自海北。只要始終不忘最初的心意,最初的山盟海誓。人情、愛情、友情,不忘初心,就不會懊悔。在座有做官的,有做生意的,當你生活、賺錢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記最初為什麼開始,就心甘情願。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維摩詰經》中,「不請之友」。對國家,對社會,要做不請之友,有多少力,出多少力,自動去做。

「不變隨緣」,出自《大乘起信論》。宗教問題,必須要有不變的原則,隨緣的性格。有些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不念舊惡」,《八大人覺經》。人有個毛病,記恨不記好,記仇不記恩,這是罪過。戰國時期的信陵君幫助趙國打了勝仗,趙王到郊外迎接他。信陵君很居功自傲,這時信陵君的部下對他說,「人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人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信陵君想,哦,我救了趙國,對他人這樣的大恩大德,不能總放在心上。

堂堂正正的揚州人

我在20歲之前,為自己祈求聰明智慧。到30歲時,一想,不對啊,這麼自私,改一改,佛祖啊,保佑我的師父、父母、信徒都健康。到了40歲,又覺得不對,還是自私,保佑的都是我的師父、我的父母、我的信徒,別人的怎麼辦?再改一下,佛祖啊,保佑大家都幸福快樂平安。到了50歲,又感到不對,怎麼把這麼多困難都交給佛祖去做,自己是幹什麼的?所以大概到了60歲以後,祈求把困難給我,把責任給我,看弟子夠條件為你服務嗎?

70歲以後,感到要報恩報德,可惜我父母都不在了,可我還有很多徒弟,所以每年把徒眾的父母親友請到佛光山,辦親屬會。以天下父母為父母,感謝父母給與我寬闊的心胸走世界。

現在80多歲,還想做什麼?兩岸和平,國家統一。在台灣,我不被承認是台灣人,我說我是中國人;在大陸,說我是境外人,怎麼是境外人呢?我是堂堂正正的揚州人!(根據星雲大師2011年9月24在揚州鑒真圖書館講座整理)